品牌襄阳金力泰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25-08-02 16:12 |
温度精准±2℃ | 高效节能优质耐火材料隔热,升温快且能耗低 | 环保安全触屏/远程控制 |
浏览次数90 |
襄阳氮化炉设备
氮化炉是通过在高温下将氮原子渗入金属工件表面,形成硬化层的热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强度(如发动机曲轴、模具型腔等)。其工作原理围绕 “氮原子的扩散与化合物形成” 展开,通过精 准控制温度、气氛成分和处理时间,实现表面强化,具体过程如下:
一、核心原理:氮原子的渗透与强化
金属工件(以钢铁为主,也适用于钛、铝等合金)在氮化炉内的高温与特定气氛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在表面形成坚硬的氮化层:
氮源分解:通入炉内的含氮介质(如氨气 NH₃、氮氢混合气)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N)。例如,氨气在 500-580℃时发生裂解:2NH₃ → 3H₂ + 2 [N],其中 [N] 为可渗入金属的活性氮。
氮原子吸附与扩散: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突破金属表层原子的结合力,沿晶界或晶格间隙向内部扩散。扩散深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通常氮化层厚度在 0.1-0.8mm,特殊需求可达 1mm 以上)。
化合物形成:氮原子与金属基体中的元素(如铁、铬、钼等)反应,形成金属氮化物(如 Fe₄N、CrN、Mo₂N)。这些氮化物具有极高硬度(800-1200HV),且分布在表层形成硬化层,显著提升表面耐磨性。
扩散层强化:在氮化层下方,氮原子固溶于铁基体形成扩散层,通过固溶强化和位错钉扎作用,提高材料的韧性与疲劳强度(如 40Cr 钢氮化后疲劳极限提升 30%-50%)
一、核心原理:氮原子的渗透与强化
金属工件(以钢铁为主,也适用于钛、铝等合金)在氮化炉内的高温与特定气氛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在表面形成坚硬的氮化层:
氮源分解:通入炉内的含氮介质(如氨气 NH₃、氮氢混合气)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N)。例如,氨气在 500-580℃时发生裂解:2NH₃ → 3H₂ + 2 [N],其中 [N] 为可渗入金属的活性氮。
氮原子吸附与扩散:活性氮原子被工件表面吸附,突破金属表层原子的结合力,沿晶界或晶格间隙向内部扩散。扩散深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通常氮化层厚度在 0.1-0.8mm,特殊需求可达 1mm 以上)。
化合物形成:氮原子与金属基体中的元素(如铁、铬、钼等)反应,形成金属氮化物(如 Fe₄N、CrN、Mo₂N)。这些氮化物具有极高硬度(800-1200HV),且分布在表层形成硬化层,显著提升表面耐磨性。
扩散层强化:在氮化层下方,氮原子固溶于铁基体形成扩散层,通过固溶强化和位错钉扎作用,提高材料的韧性与疲劳强度(如 40Cr 钢氮化后疲劳极限提升 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