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到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外部人员恐怕是追究不清那封邮件是反映的内容是否属实了,但是由于该员工的确曾经是阿里巴巴员工,并且他采取了如此极端的一个方式来反映问题,我们已经可以肯定阿里巴巴内部管理上有问题了。
首先是外来管理人员的问题。如果把一个公司比作一个生态环境的话,那么空降兵就是一种外来生物。外来生物有时候的确可以快速改善生态环境比如提高产量,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比如小龙虾。对于阿里巴巴这样刚刚摆脱艰苦创业阶段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企业来说,空降兵是一个无法摆脱的现实。一方面,公司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业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公司价值观培训对于低阶员工来说有说服力,但对于管理人员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起作用的。因为但凡是被公司认可的管理人员必定是在业务上有一手的能人,而他们之所以成功也就必然有他们自己的做事风格与管理方式,但这种管理方式未必和公司现有的价值观吻合。很不巧的是,阿里巴巴是一家价值观极强的公司,必然会与那些价值观不一致的管理人员发生冲突。
此外,对于公司的老员工来说,这些空降兵是让人不舒服的,譬如这次写邮件的5年陈员工,他会觉得我为公司辛苦奉献了5年还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而你们凭什么一来就是做管理人员,这种心理落差恐怕是普遍存在的。更很不巧是,阿里巴巴之前几年的状态一直是迅猛发展,每一个老员工都会觉得自己为公司奉献了太多,所以看空降兵就难免会有“捡现成”的想法,缺少那种与员工共同奋斗的经历以及对产品那种孩子般的感情,空降兵很难服众。
对于公司老员工来说,除了工资回报与期权外,升职是一种认可,在阿里巴巴有一个怪现象,“外来和尚好念经”。曾经有一个内部的笑话,说如果公司不给你升职不加工资怎么办,答案是先辞职再让猎头把你猎回去,事实是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过,而那些老老实实呆在公司的老员工几年后还在原来的岗位拿着不高的工资。如果说高层让外来的人担任还比较好让人理解的话,那么公司一线二线的管理人员靠猎头挖人就比较怪了,那些老员工就这么没有能力?那么阿里巴巴这些年的发展是怎么来的?试想一下,公司从外面外来一个总监,然后该总监站稳脚跟后又推荐一个主管,接下来很快,围绕这个总监就会形成一个权力团体,哪怕再是没有办公室政治的公司恐怕也要闹翻天了。而基层员工会怎么想,反正升职也没什么机会,那么干满四年拿了股票就闪人吧。久而久之,公司将失去员工的忠诚与激情。
其次,阿里巴巴公司规模的发展这几年有目共睹,员工从两三千迅速增加到两三万,这意味着原有的企业文化被稀释,尤其是在业务部门,虽然公司一定会强调要业绩也要价值观,但是上市公司层层指标下压,恐怕各位管理人员对于价值观是否能执行到位也是心有余力不足的。我记得05还是06年的时候阿里巴巴曾经有过一个很重要的案例,当时开除了几名业绩非常优秀的销售员,原因是他们在销售过程中弄虚作假,事情虽然不大但是影响很不好。但是在后面几年,我们还是看到了阿里巴巴一些产品从设计的出发点上考虑的就不是怎么样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而是尽快提高收入,最终那个产品也的确没有成为阿里巴巴的主导产品,但是相关管理人员还是靠业绩步步高升,所以在公开层面与实际执行层面上是存在脱节的。
接下来我就要说说人员扩招的问题了,阿里巴巴现有的商业模式还是大量依靠销售人员来拓展的,从网站层面上来说,还不能做到让用户自己运转起来,而我们说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要能让用户自己运转起来的,否则这家IT公司就要变成劳动密集型企业了。很不幸,阿里巴巴还没能走出这个思路。所以我在报纸上看到阿里巴巴宣布今年要扩招5000人的消息时,真是五味杂陈。很多阿里巴巴的前同事和我抱怨阿里巴巴现在会多,效率低,一个会就是大半天,三四次会议还出不了结论,我想这样的情况应该引起阿里巴巴管理层高度重视。
说了这么多,算是一个前阿里巴巴员工的牢骚,其实真正心里的感觉还是有点“恨铁不成钢”,阿里巴巴现在不能光靠价值观了,价值观相当于“人治”,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很大作用,但如果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102年的企业,光靠价值观是不行的,人治要变成法制,也就是需要更强势的制度来激发员工积极性,做到奖罚分明,尽可能减少公司管理层级,让信息在公司内部顺畅的流转起来,如果Open邮箱还在发挥着应有作用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发生这次的邮件门了。阿里巴巴,请在狂奔途中停下来反思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