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第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上,会焊接等技能的“湘版”机器人耍大刀、唱京剧的表演让外国友人们惊艳。虽然美国大片里帮人洗衣做饭的智能机器人仍没普及,但机器人在制造业“打工”已见怪不怪。人们日常接触到的汽车、手机、牙膏、茶叶等产品的制造与装箱码作,很多都是由工厂里的机器人完成。湖南也正处于机器人新经济的加速阶段。
9月19日,长沙市发布《机器人三年行动计划》、库卡讲座、雨花经开区考察的系列活动中,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会长凌琳携手世界级工业机器人库卡CEO孔兵亮相“机器人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大讲坛。
按照会议流程,库卡CEO孔兵先生介绍机器人核心部位生产情况及应用:
(1)机器人技术在汽车行业的新应用;
(2)3C产品背后的机器人技术及应用;
(3)提升食品安全机器人如何来做;
(4)机器人技术在商贸物流行业的新应用;
(5)工业机器人如何实现机床行业的无人化。
拓野机器人公司董事长凌琳介绍了机器人集成生产情况,蓝思科技介绍生产线机器人应用体会,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还在会上发布了长沙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末,工业机器人密度达100台/万人等目标。
19日,德国库卡公司中国区CEO孔兵向与会的300多家企业负责人推介库卡机器人。他说,在合适的时机,当本地采购量达到一定规模,将在长沙建设华中生产基地,凭借长沙中部中心的区位枢纽优势,辐射中西部区域市场。
德国库卡是世界领先的机器人供应商,也是上海大众的核心供应商,大众长沙工厂共采购了384台库卡机器人。
据悉,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公司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工业园区拥有300亩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广东深圳、广州、东莞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办事联系处。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有国外顶尖机器人应用大师的技术支持。
拓野机器人秉承“创新、科技、共赢未来”的经营理念,立志成为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和中国现代工业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拓野提供多达200多种的机器人系列,满足客户对机器人的各种需求。公司经营范围主要为:六轴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培训;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及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设备、机械电子设备、自动化软件系统设计研发、生产;机械工装夹治具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
目前,拓野机器人产品和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智能家居、医疗器械、食品饮料、家电、家具、五金铸造、石材等行业,可代替工人在及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搬运、装配、上下料取件、焊接、切割、喷涂等工作。不仅将工人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为企业节约成本。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解决方案,尤其在汽车制造、包装、码垛、搬运和自动化机械加工等领域有多年的丰富经验。
拓野机器人也是日本安川机器人YASKAWA华南地区一级代理,与日本安川在机器人的应用技术上有着密切的合作。拓野机器人每年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日学习机器人行业最新技术,日本安川的专业人员定期来华同中方员工进行工作技术交流,为拓野机器人培养了一批行业顶尖人才,技术力量雄厚。公司成立发展迅速,目前已服务于华为、比亚迪、格力、美的、TCL等多家知名企业。为客户解决生产压力,人工成本压力,质量压力,是我们拓野人一生的不懈追求!
“把制造业带回美国”的大标语树立在加州的公路牌上,而“把机器人带回湖南”则是凌琳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机器人产业园区一行的心声。她在9月19日召开“改变传统生产方式”的讲坛上表示,当前机器人技术创新加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机器人成为重获制造业优势的重要砝码,机器换人也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的事。湖南亟需通过发展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提高劳动生产率,谋求制造业升级。作为机器人大国,为应对制造业人口红利消失,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提出通过加快发展协同式机器人、无人化工厂、智慧工厂提升湖南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目前在湖南不少企业使用。三一重工组装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专门为泵车长臂进行组装和焊接。此前要十来个工人一起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要一名高素质的工人就可以完成。三一使用的实际上就是长沙长泰机器人的“长沙智造”。此外,吉利汽车湘潭制造基地从2011年就开始采用长泰机器人的全过程铸造生产线,生产线上80%的工作已实现自动化。就连传统以手工为主的茶叶企业,也迷上了机器人。湘丰茶叶购进了20台机器人,“1台机器人可以等于5个技术熟练工人,成本控制出现了料想不到的效果,”湘丰集团总经理曾宪涛说,“之后我们将专注于茶叶的自动化采摘、包装等智能机器人的运用。”
筹建湖南机器人研究院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显示,在2005-2012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从国内市场看,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中国机器人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近37000台,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居全球首位;预计今后两年,中国市场需求还会再翻一倍。此外,随着技术的完善,机器人价格每年平均下降30%。
实际上,湖南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初具雏形,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先机。湖南省政府首次将工业机器人产业写入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3D打印、工业机器人、两型住宅、北斗应用”等新产业;3月18日,雨花经开区获批成为湖南第一家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雨花经开区也正积极筹建湖南机器人研究院,与国防科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及广州菲亚特、上海大众、三一、中联等单位联合,与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机器人展示体验等“四位一体”发展,加速向产业集群推进。据介绍,雨花经开区目前已完成800亩项目用地的拆迁、统征,机器人企业进入园区即可启动建设;9月19日发布的《行动计划》,更是在制度上和扶持政策上明确了产业发展路线图。
《行动计划》明确,2015年到2017年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17年末,工业机器人产业产能突破100亿元;在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00台/万人;工业机器人研发、设计及制造水平显著提升,全面提升长沙工业综合竞争力。
湖南机器人研究院的建立,也被写入《行动计划》,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向“产学研”协同创新时代迈进。
[政策支持]
企业建生产基地最高获1000万元补助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政策扶持和优惠上主要体现什么亮点?何寄华介绍,从四个方面支持本土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一是给予机器人企业扶持。本地产的整体企业,即本体和系统商,按整机售价(或租赁价)20%补贴,单台不超过10万元,单个企业不超过200万元;二是给应用企业的扶持。采购本地产的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的应用企业,按整机售价(或租赁价)10%补贴,成套设备不超过50万元/套,单个企业补贴不超过500万元。三是知名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及零部件,总部迁至长沙,投资1亿元以上建生产基地,一次性给予1000万元搬迁补助;将地区总部迁至长沙,且投资1亿元以上建生产基地,一次性补贴500万元;四是工业机器人企业,租赁标准厂房,实行租金“三免两减”(前三年全免,后两年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