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铝行业的新常态下,当前中国铝行业步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近日,“河南省铝工业煤电铝及深加工一体化转型升级试点”企业——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试水海外铝精深加工市场,成功攫取第一桶金:该公司“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首次获得海外5000吨铝精深加工产品订单,9月上旬全部出口至印度尼西亚,将用于新型建筑包装材料和电子产品领域。韩国、美国、印度等国际客户随后纷至沓来,也先后签订了购货合同,标志着该公司开始开拓国际铝合金领域高端市场新疆域。
豫联集团董事长张洪恩表示:“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河南电解铝企业提出了两个方向,一是形成骨干电解铝企业有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二是支撑河南铝工业持续发展。作为河南铝工业转型升级试点单位,我们将充分发挥世界一流的装备优势,逐步将中孚品牌打造成铝合金领域的世界性知名品牌,在全省铝工业转型升级中起到骨干引领作用。”
新常态迎来新机遇
转型升级谋求发展
今年以来,国内铝行业产能过剩的阴霾日益严重,铝企竞争一片“红海”,行业发展进入新的常态下。时代性的困境都是一样的,时代性的机遇则各有各的不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所有铝企必须直面的共同命题。凤凰涅槃,蜕变重生,豫联集团以“稳主业、调结构、促转型”为整体战略思路,对内降本增盈,对外积极争取,企业发展态势日趋向好,外部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企业迎来多重转型机遇:
行业层面,工信部4月份发布符合《铝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豫联集团现有电解铝产能全部首批入围“红名单”。其中,林丰铝电的25万吨产能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项目示范工程,铝液交流电耗达到13187千瓦时,技术指标居业内先进水平;中孚铝业的25万吨产能为400kA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另有25万吨产能为国家发改委低碳技术创新及“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槽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所有产能完全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要求。在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下,豫联集团将充分享受到“红名单”范围内的“国民待遇”,给企业加快转型吃了定心丸。
河南层面,由于在省内电解铝企业转型方面起点高、潜力大、有后劲,今年以来,豫联集团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铝工业煤电铝及深加工一体化转型升级试点”,企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一是从国家产业布局的角度,河南将对骨干电解铝企业加快转型提供政府补贴,包括豫联集团在内的河南骨干电解铝企业能够在基本平等的电价政策下参与市场竞争。二是支持以林丰铝电为试点积极探索大用户直购电新模式,林丰铝电基本享受到自备电厂电价政策,6月份已经实现盈利,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三是支持电解铝企业建设自备电厂,布局豫联集团参与荥巩煤田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按照国家鼓励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政策,作为豫联产业集聚区铝精深加工企业自备电厂,增强企业电力自给能力。四是支持企业缓解资金紧张。有关市、县政府建立资金池,并综合运用财政贴息、增信支持和应急转贷资金等方式,支持骨干电解铝和铝加工企业发展。五是健全扶持政策与发展精深加工、形成有竞争力铝产业链的挂钩机制。
高新技术推动铝应用
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豫联集团在行业剧烈震荡时期,将重塑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生命观、价值观、效益观。适应绿色发展、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的时代要求,在持续打造煤、氧化铝、电、铝、深加工全产业链的基础上,把铝精深加工作为主要方向,全面加快高性能铝合金板材项目建设、生产及市场开发,进军下游终端高附加值铝制品领域,逐步推进企业由传统行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整体装备国际一流。目前,豫联集团的转型升级核心项目——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建设目标,是河南乃至全国铝工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该项目主要采用德国西马克、西门子等国际一流装备和技术,集机械、液压、电气传动、自动化控制、检测、工艺模型特等技术和装备于一体的“1+4”铝板带热连轧加冷轧生产技术为一身,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铝带材项目,主要生产目前国内市场紧缺、长期依赖进口的高精度铝板带材。近日,南非专家团调研该项目时惊叹地说:“我们跑遍了全世界,发现世界上最好的铝加工设备就在豫联,只要有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你们一定能够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产品。”今年上半年,“1+4”热连轧生产线顺利结束调试,步入稳定生产及新产品开发阶段,配套的冷轧项目2500mm单机架冷轧机于6月26日成功轧制出第一卷,按计划进行设备调试,双机架冷轧机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工作。
产品开始走向世界市场。据行业权威人士介绍,易拉罐消费主要在北美,消费量为240万吨/年,人均消费480只/年,日本人均消费为220只/年,欧洲人均消费为100只/年,中国人均消费量仅为20只/年。差距就是机遇,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易拉罐消费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考虑到近几年一直保持15%年均增长率等因素,未来5年消费量将达到100万吨。2013年国内罐体料的消费量为35万吨,国产罐料为22万吨,其余为进口。同时,国际市场需求巨大。豫联集团定位25万吨易拉罐料,正是考虑了这个市场增长空间和替代进口空间。在汽车制造领域,车身轻量化和使用清洁环保能源已成为汽车业发展的两大方向。按照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工业用铝合金板带的使用量将达到每年55万~60万吨,铝合金薄板、中厚板将得到广泛应用。
豫联集团将以高品质原铝为保障,依托现代化铝材加工设备,利用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先进铝合金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快速进军汽车板制造领域,汽车板料产能规划为年产10万吨。
今年8月,豫联集团的铝精深加工产品成功实现批量出口,开始走向世界市场。易拉罐罐盖料、拉环料放量生产,罐盖料开始供货,罐体料初步具备冷轧开发能力,双零箔坯料、汽车罐车料等产品正常生产。豫联集团已与数十家下游大型铝加工客户进行了合作,初步建立了国内销售网络,并成功开通阿里巴巴国际站,国内外市场开发逐渐成熟,逐步转向优选客户、优选订单、批量化生产的崭新阶段。
借助“外脑”打造世界品牌。为打造世界一流品牌,豫联集团先后聘用了多位行业内专家加入企业,选拔了200名专业技术能手、20名骨干人才,并全球招聘管理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8月中旬,豫联集团特邀请具有几十年铝加工经验的国外专家团队到公司现场调研指导工作。国外专家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际一流”的建设目标,为豫联集团量身定制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及技术方案,并将和企业现有技术团队共同开发设备优势,进行专业化、批量化的生产,逐步满足世界铝加工高端客户和高端市场的需求。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利用全产业链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加快由传统铝电领域向铝精深加工领域的转型升级,是豫联集团长期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豫联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一系列行业瞩目的创新成果:该企业牵头组建了“高效节能铝电解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在铝冶炼及铝合金领域积极合作,共实施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专利130余项;研发的“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停(开)电解槽的装置及方法”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于2012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使电解铝吨铝直流电耗由2008年的13235千瓦时降低到了11819千瓦时,标志着我国电解铝节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国家“863”计划“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的实施探索了未来大幅降低铝电解电流输送损耗的新方向。
今年以来,豫联集团已经在精铝产业化、汽车板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未来将通过建立国际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铝加工国家级实验室、开展院企合作促进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发挥战略联盟优势开发新产品等手段,在未来3到5年积聚力量于高、精、尖、节能环保材料方面,在交通工具轻量化、新能源铝空气电池及以铝代钢、以铝节铜、以铝代木方面拓展传统铝材在新材料和新能源方面的应用,探索从传统的原材料供应商到实现加载增值科技服务、新型材料供应商的转变。
在行业后危机时代,豫联集团将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和行业发展新要求,因时而变,顺势而为,认识新常态,开创新未来,蜕变重生,华丽转身。以“高、精、尖、节能、环保、可持续”为发展方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依托科技创新,打造崭新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大力开发高端铝合金材料,全面进军铝深加工领域高端市场,再造新中孚,再造新豫联,打造国际一流的铝精深加工高地,将是满目皆新的豫联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