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离这份业绩答卷的最后提交时间,仅剩不到半年时间。 中国铝业新闻处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今年将努力优化资本结构,继续保持与金融机构的良好沟通和战略合作,充分应用国内外各种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严格控制投资和现金支出,力争实现经营净现金流与资本性支出平衡,资产负债率不上升。
而实际上,在熊维平任内,为摆脱铝业的颓势,中铝就一改单一做铝产品的历史,新增了铜业、稀有稀土、工程、贸易、资源和海外六大板块,其中,铝、铜、稀有稀土为三大主业,中铝逐步从单一的铝公司向综合性矿业公司转型。此举的目的是为中铝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新的板块也有所起色,除铝板块外,中铝的铜板块、国际工程技术板块、贸易板块、金融板块等已经实现盈利。
对于中国铝业,外界关注更多的是数字。虽然2013年凭借一系列资产剥离实现了扭亏,但162亿元的A股亏损记录似乎让中国铝业多年的改革成效全部归零。 更让中国铝业内部人员无可奈何的是,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也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但受政策和体制的限制,中国铝业面临的问题只能陷入尴尬的境地。
“电解铝行业,一般用电成本会占据总成本的40%-45%。如果有自备电,差距就比较大。”卓创资讯的铝业分析师王瑜表示,目前国内地区电价存在差异,此外,自备电和上网购电的价格也存在差异,而电价的差异往往能决定一家企业是否能盈利。
而众所周知,建自备电需要审批,这个目前都由国家电网统一管制,且有相应的规划和配额。中国铝业表示,目前中国铝业旗下有电解铝业务的子公司有11家(含4家分公司),2014年的年产量为341万吨,而这些电解铝业务公司中有4家有自备电厂,但都没有局域网。相比之下,有自备电厂(全自备)的电解铝企业比网购电(全网购)可节约成本2500-3800元/吨。
目前,中国铝业电解铝自备电率在30%左右,相比之下,民营铝业公司中,魏桥、信发、东方希望等公司的自备电率接近100%。对于这样一个不能丢弃的核心业务,很明显中国铝业在控制成本上已经面临竞争力严重不足的情况。
不过,海通证券分析师刘博却看好公司转型,他分析称,公司于2014年年底公告称,控股子公司中铝宁能拟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宁电硅业、宁电光伏材料、宁电硅材料及银星多晶硅四家硅产业子公司的股权。尽管此次剥离的资产并非中国铝业的核心资产,且负债总额、权益净资产等占比小,对公司业绩帮助有限。但公司剥离落后产能的举动显示出其努力改变现有经营状况的决心,预计将来公司剥离落后产能的措施将会延续,业绩有改善的预期。加上“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国内铁路基建的大规模投资将带来下游轨交用铝需求增加,供需矛盾将逐步减缓。并且,电改政策实施在即,公司作为电解铝龙头将直接受益,成本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
2014年亏损原因
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74.59亿元
产品价格下降致收益减少:34亿元
对内部退养及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计提辞退福利费用:15亿元
屡陷亏损的中国铝业
2009年
亏损46亿元
2012年
亏损82亿元
2013年
净盈利9.48亿元
2014年
亏损约162.17亿元
162亿亏损近半为资产减值,收购中铝资源为中铝搭建国际化技术平台,为了弥补去年162亿元巨额亏损,中国铝业也是够拼的。
继4月28日宣布实现扭亏为盈后,6月25日,这家国内有色金属龙头企业,一口气宣布多项资本运作,包括收购中铝资源15%股权;与山东铝业公司进行资产置换;收购包铝集团的加工厂等。
而就在一周前,这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中铝公司刚曝出“去年亏损197亿元”的消息,其中,中国铝业去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162亿元,明显是拖了后腿。
7月9日,中国铝业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回复称,此次三次资本运作,是为了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产效率。其中,收购中铝资源将有利于公司利用中铝资源在资源勘探、获取技术上的优势,是中铝公司向国际化矿业公司转型的重要支持。
“此次涉及的资产和业务量占比都比较小,资产重组能多大程度缓解公司业绩压力,还要打上一个问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中铝所在行业的低迷形势没有实质改变,频繁资本运作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一天曝三项资本运作
在资本市场中,很少有上市公司在同一天曝出多项资本布局的,中国铝业开了这个先河。
资料显示,中铝资源为中铝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通过矿权收购、股权投资、合作并购等方式投资参与资源项目的找矿勘查和开发。目前下设2家分公司,有7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主要资产包括31个海内外探矿权。
6月25日,中国铝业公告显示,中国铝业拟向中铝资源出资6.17亿元,以获得后者的15%股权。这项工作完成后,中铝公司将持有中铝资源78%的股权,剩余股权由中铝旗下另外两家公司分别持有。
中国铝业认为,此次增资,有利于该公司充分利用中铝资源在资源勘探、获取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国内外铝土矿的勘探开采工作,并向其他金属品种延伸;再就是通过增资支持中铝资源在特定探矿区域和矿产品勘探取得突破,为该公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出于相似的目的,同一天,中国铝业还批准了下属全资子公司包头铝业有限公司收购中铝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纯铝厂及轻金属材料厂的相关资产、负债,相关人员随资产转移;同时批准下属全资子公司中铝山东有限公司(下称“中铝山东”)拟与中铝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山东铝业公司进行部分资产置换。
公告显示,前者资产收购采用协议方式进行,交易对价为交易标的资产经评估后的净资产价值,约0.35亿元;后者资产置换中,中铝山东置出资产(即置出资产)为中铝山东电解铝厂除电解铝生产线外的资产(主要为炭素资产)、铝加工厂、医院病房楼资产及相关负债,中铝山东置入资产(即置入资产)为山东铝业拜尔法生产线。
6月30日,申万宏源证券在研报中称,中国铝业用低成本置入优质资产,同时剥离掉无关资产聚焦主业,这些资产运作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中铝对公司改革升级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置入和收购的优质资产也将增强中国铝业的产业竞争力,提高电解铝合金化比例,实现铝产业链升级。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彦则认为,对于中国铝业而言,这三项交易规模较小,有望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增强长期竞争力,但对短期盈利影响较为有限。
去年巨亏162亿元
短期的小手笔资本运作在中国铝业去年巨额亏损面前显得微乎其微。
数据显示,中国铝业因连续的巨额亏损成为A股“亏损王”:3月26日,中国铝业发布了2014年年报,由于对部分长期资产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等原因,公司去年净亏损达到162亿元。这是上市公司中少见的亏损超过百亿的公司,同时也刷新了A股上市公司亏损纪录。
年报显示,2014年中国铝业实现营业收入1417.72亿元,同比减少18.07%;201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约162.17亿元,同比降幅达到1810%,2013年中国铝业实现净盈利为9.48亿元。 对于业绩出现较大亏损的原因,年报表示,主要是计提了大额资产减值准备。2014年中国铝业对部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为74.59亿元,较2013年同期增加56.60亿元,增长幅度为315%。此外产品价格下降,导致收益减少34亿元;对内部退养及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计提辞退福利费用15亿元,以及2013年同期有资本运作收益68亿元,2014年度无此类收益,等等。
这是中国铝业2007年上市以来,继2009年、2012年两次亏损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巨亏。查阅该公司近年来财报,公司2009年、2012年分别亏损46亿元、82亿元,2013年扭亏为盈,当年净盈利9.48亿元,去年重陷亏损并刷新A股上市公司亏损纪录,已基本锁定2014年度亏损王的桂冠。
对于中国铝业的高额计提,财会专家马靖昊称之为“洗大澡”。马靖昊表示,“洗大澡”的特点就是一次亏个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润要平滑,而亏损则要集中。若是亏损平滑,则难免2013年要亏损,甚至2015年也要亏损。业内人士解释,一些上市公司若第一年亏损,并预计第二年无法扭亏,为保壳往往会通过大额计提的方式将亏损集中。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些不起眼的公司上,如今发生在中国铝业这种量级的公司上,有些难堪。
中国铝业为什么会成为“亏损王”?各方都有说辞。据华北地区一位中铝地方公司的管理层透露,中铝内部不少人对原董事长熊维平的改革颇有微词,“底下人对他的评价都不好,他掌舵的这些年,大家的工资都低了,养家都难。但客观地说,他已经非常不容易,一上来市场就在走下坡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根本原因是中国铝业自身机制问题,相较于竞争对手,中铝机构多、人员多、包袱重,这使得产品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其次,中铝的自备电配置率低、用电成本高,吨铝用电成本比竞争对手高两三千元,使中铝丢掉了完全成本竞争力。”谈及巨额亏损原因,一位行业人士分析,加上中铝以铝起家,长期过于单一化的发展结构使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差,而体制机制的弊端使公司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滞后,丢失了市场话语权和产业链控制力。
核心业务自备电率远低于同行
残酷现实给中铝公司和它的新掌舵人葛红林出了道难题,因为按照此前确定的工作目标,2015年,他要带领这家公司实现各个板块全面扭亏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