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制造分会主办、上海徽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老科协技术中心联合会、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协办的“第三届(2025)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成型创新应用大会”即将于5月14-16日,在合肥组织召开,大会详情如下,欢迎大家踊跃报名,转发,转载,共同为一体化成型,献言献策。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制造分会
承办单位:上海徽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老科协技术中心联合会
支持单位
大会议程
嘉宾简介
胡金豹 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胡金豹,硕士、正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主要从事黑色、有色铸锻造材料在乘用车、商用车的工程应用,推动新能源系列车型轻量化研发工作。曾任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理事、中国铸造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近年来,依托铸锻造材料成型技术推动新能源系列车型轻量化研发工作,参与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团一体化压铸领域重点项目,主持推动一汽一体化压铸超级工厂建成,推动智能化、数字化铸造技术迭代,推动一体化压铸技术产业化应用
吴晓飞 总经理- 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吴晓飞,长期在汽车零部件的产品研发、智能制造领域,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曾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东风汽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东风汽车“小巨人”合资经营类金奖等荣誉。2024年负责东风汽车一体化压铸产业化建设项目负责人,现任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总经理。
张俊晟 资深车身产品工程师- 本特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作为资深车身产品工程师,致力于车身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有10余年经验,参与产品客户涉及国内多家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及新能源品牌,涉及产品包括上下车体,电池壳箱体和一体压铸件,同时在车身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不断探索,帮助客户一同开发车身新技术应用。
王成刚 技术研发首席-一汽铸造有限公司 -
王成刚(197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首席(技术研发),正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汽车铸造技术研发工作。曾荣获中国铸造协会“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十大创新尖兵”、“长春市特殊贡献专家”、“省级领军人才”等称号。兼任全国铸造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铸造协会理事等;《现代铸铁》杂志副主编、《铸造》杂志编委会委员。主持参与国家、省市项目12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累计发表论文22篇。
马匡 高级算法工程师-北京适创科技有限公司-
马匡,适创科技高级算法工程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目前从事工业软件算法开发工作,擅长流体力学、材料加工等跨学科算法开发,是铸造仿真云平台——SupreCAST智铸超云的核心算法工程师;在材料加工、CAE领域发表SCI论文4篇。
丁翊伟 压铸工艺专家,前瞻制造部压铸工程组负责人- 蔚来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高级工程师,蔚来汽车压铸工艺专家,前瞻制造部压铸工程组负责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中国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聘专家。拥有≥10日资企业(世界500强)现场管理经验和工厂规划建设投产经验;≥8年欧美企业(世界500强)工程研发、商务管理经验;日本、瑞士、德国等海外压铸模具工艺学习工作经验。精通熔炼、模具、工艺、压铸设备等,可以负责一体化压铸新品研发、压铸企业规划建设管理、供应链开拓、降本提效赋能等。目前主要从事大型压铸铝结构件力学性能仿真研究、一体化压铸件尺寸变形预测及控制研究、镁合金半固态铸造车身结构件连接工艺及耐蚀性研究等。
彭亮 轻量化工艺经理- 舍弗勒(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1. 熟悉铝合金和镁合金材料,成功开发及批产应用高强免热处理新材料.
2. 熟悉铝合金和镁合金真空压铸和挤压铸造工艺,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复杂结构件和大型一体化压铸结构件的正向开发和批产经验.
3,作为技术带头人,拥有大型外资企业研发团队管理经验.
个人荣誉: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青年专家,
上海市嘉定技能标兵,
上海市安亭工匠,
14个国家发明专利。付彭怀 博士/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镁合金新材料设计开发、液态成型新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研究。2009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博士学位。入选2010年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青年学者和2015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奖励计划;获得2009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th)、2010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8th)、201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th)、2022年中国有色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th);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子课题、国家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航天基金、美国通用汽车国际联合研发项目、国内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等20余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
闯超 M产品线 车型硬件总工- 浙江极氪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22年的整车开发经验,先后在国企、外企、私企工作。丰富的整车开发经验,带领团队参与和主导30+款项目和多个架构的开发。具备整车知识构架体系,对产品定义,整车属性开发、造型开发、功能开发、整车验证及项目投产等有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结构解决项目开发过程技术难点。曾发表多篇论文和申请多项专利,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车身结构的创新和发展。
梁振进 技术总监- 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梁振进于2000年7月毕业于秦皇岛燕山大学的材料工程学院,专业是热处理工艺及设备。毕业后即加入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现为技术总监。
曾负责项目:
广汽后悬副车架高真空模具 (2010-2012年度“精模奖”一等奖)
潍柴H1铝合金滤清器本体模具(2012-2014年度“精模奖”一等奖)
采埃孚传动器壳体压铸模具(2014-2016年度“精模奖”一等奖)
江淮汽车减震塔压铸模(2016-2018年度“精模奖”二等奖)
凯迪拉克A10减震塔两腔高真空模具
卡迪拉克CTX混合动力电池包高真空模具
参与国家压铸模具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共计获得近20项发明及使用新型专利。
目前重点负责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一体化超大型铸造项目的工艺开发和模具开发。
张伯平营业技术课负责人-SMC自动化有限公司-
SMC自动化有限公司市场部营业技术课负责人,致力于气动行业15年,精通气动行业产品并对当前的行业发展趋势有清晰认识。
罗爱辉 首席研究员-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罗爱辉,上海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为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从事汽车板材料成形与应用技术研究。主要负责宝钢超轻型白车身开发和热冲压成形技术研究。现阶段主要开展钢制一体化热冲压解决方案的开发与应用工作。
王亮 商务拓展经理-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王亮 武汉惟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商务拓展经理。
于洋 首席科学家-天工国际有限公司-
于洋,瑞典Uppsala大学博士,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中国粉末冶金贡献奖获得者。曾任瑞典Höganäs中国(亚洲区)技术中心经理;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厦门大学讲座教授,东北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天工国际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粉末冶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铁基粉末冶金、难熔金属粉末冶金、硬质合金等领域国际知名专家。
袁三红总经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
袁三红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总经理。
毛明智总监-镁瑞丁轻量化技术有限公司-
入选中组部“国家特聘专家”;
英国博尔顿大学汽车工程博士,中南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学士
主要从事汽车结构安全分析及轻量化设计,是全球唯一掌握大型薄壁镁合金先进设计开发关键技术的专家。通过长期工作积累,创新性总结出了“大型镁合金压铸件CAE主导设计”技术方法,该技术国际领先国内空白。曾带领团队成功为奔驰、宝马,路虎,福特等大型汽车制造商开发了多款大型薄壁镁合金产品,减重超过50%,且实际量产;
中国中车(CRRC)青岛四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技术顾问。
崔礼春总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崔礼春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监
陈安红 壳体设计开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开发总院-
陈安红,壳体设计开发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开发总院。
林兆富 制造中心铸造工艺设计所高级经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长安汽车一体化压铸经验总结,介绍一体化压铸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从一体化压铸的发展思考、技术现状,特点分析等研究剖析,讲述了一体化压铸工艺开发的技术特点,难点及未来发展。
唐任松 T-A部总监超大机产品经理- 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
从2019年特斯拉发展大型一体化压铸开始至今,大型一体化压铸行业经历了6年左右的时间,相关的材料、设备、工艺、模具等方面获得蓬勃的发展。
以双碳政策为契机,轿车白车身轻量化和降本,是大型一体化压铸发展的外因。但是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内因才是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只有内因和外因同时具备才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大型一体化压铸设备使用状况可以看到,现存市场上100余套大型压铸单元,真正进入量产状态的不超过20台套,在经历设备导入的喧嚣之后,剩下的是疲软的需求以及重资产折旧带来的焦虑。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分析,以及压铸行业自身的特点,探讨未来大型一体化压铸成功的方向。
报 名咨询注意:1、汽车厂、零部件总成单位转发此信息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相关群,免费参加此次大会(交通住宿自理、餐饮统一安排)2、会议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报名,请扫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并提交,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5月10日。
徐经理:电话:13601828366(微信同手机)
王女士:电话:18949315518(微信同手机)
黄女士:电话:18917295291(微信同手机)
谢女士:电话:13355529710(微信同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