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张、无序发展是我国各产业长期存在的顽疾,模具行业也不例外。在发展智能模具时,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应提前做好产业规划、制定扶持政策,为企业技术研发保驾护航,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要严格执行,中小企业淘汰出局的命运难以改变,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改善行业生存。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模具进出口总额为62.15亿美元,同比增加24.06%.2013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为31.87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1.42%,其中进口总额1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87%;出口总额为1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9%.近年来中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年工业总值将近2000亿元,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智能模具不同于以往的模具形式,一般指具有传感、温控功能的冲压模具、压铸模具,以及具有温控功能、注塑参数及模内流动状态等智能控制手段制造的注塑模具。与传统模具相比,效率和精准度提升很多。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调研显示,模具企业在竞争力出路结果中排名前三的选择分别是:优化精简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创新,从“模具制造”转向“模具智造”;优化供应链管理,统筹全局。
对于模具制造业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模具工程效率、及时推出高质量产品、在改进销售流程的同时加强协作、可持续地投入创新,这几个方面是其保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罗百辉表示,从目前模具制造产业的上下游行业应用来看,企业的实践印证了数字样机在产品设计工艺、生产制造等传统流程中的强大功能。与此同时,数字样机、3D打印、4D打印、5D打印不断精进的工具理性、技术理念及应用体验也在不断地与行业应用相结合,促进模具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革新。不难看出,“效率”、“创新”、“可持续”等正代表着模具制造业关于未来的思考和革新方向。
与传统模具相比,智能模具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市场空间大等明显优势,高、精、尖是智能模具最明显的特征,若能在传统工业中有效使用,智能模具将大大提升现有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工业转型、产业升级工作能够更好开展。
我国智能模具在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智能模具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没有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对于这一方面的人才储备也是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