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压铸业积极依托国内走向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近来国际大环境下市场需求萎缩的尴尬现状,直接导致了我国压铸产品出口增速下滑,并且使得目前我国压铸产业的发展在受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加大了发展风险。那么新形势下,我国压铸业该何去何从呢?
对此,模具专家罗百辉给出建议,要求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下,使我国压铸行业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学习先进技术再进行研发创造,努力打破国外压铸模具技术水平先进国家对我国压铸模具业技术的垄断,不断攻克占领高端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使用权,而这也是发展压铸产业的关键所在。只有如此,才能让我国的压铸模具产业在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下取得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中国铸造以平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中国GDP的平均增值一倍多。根据中国铸造工业协会经营管理委员会编制的《全国铸造专业厂基本情况》统计,精密铸造约占各类铸造总产值5%,每年增长速度高达25%。”罗百辉表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逐渐强大,我国国民消费水平也显著提升,私家车的贸易额呈不断上升态势,这也极大地带动了与其相关的压铸、铸造工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号召,中国汽车工业正朝着智能环保的方向进行优化升级,这种改变也赋予了压铸工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当下正值我国压铸企业产业结构重组的关键时刻,这将给我国压铸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动力。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压铸生产的工业结构也出现了根本改变,一些压铸企业经历了联合、兼并、改组,甚至有的倒闭,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将压铸生产移师海外,另设工厂。在如此复杂的大环境下,我国压铸行业应该依托国内广阔市场,逐步积极地走向国际,从而保证行业稳健发展。
“众所周知,铸造件应用的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到所有工业领域,其中汽车零件的铸造件以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要求之严、品质之高以及有色金属材料用量之大名列首位,在整个铸件产业中占最大的份额。”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精密铸造工业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高速发展,推动铸造模生产快速增长。航空、汽车、船舶等行业是铸造产业相关发展行业的重点领域,重点对接这些重要行业是铸造产业发展的市场需要,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拓展这些行业的需求,为铸造产品找准出售渠道,促进铸造生产发展,是铸造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铸造产发展形势虽然低迷,但是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却如火如荼,这就为铸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市场需求,铸造企业应大力铸造铸造相关重点领域行业的市场拓展,寻求更大的目标市场和发展空间。我国铸造产业要实现大力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进行行业结构调整,要重点在保增长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支持铸造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专、特、精、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二是实施“我国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使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要遵循新型工业化发展原则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按市场经济规律和政策导向,对已具备产业集群雏形的产业集聚区和已建立的产业集群,要加强培育,坚持标准,按产业集群模式运作,培育各种产业集群的样板,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