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请坐!老宋在老年活动中心开会,我去叫他。”雷雨大作的午后,我们如约敲开宋才飞老先生的家门,开门的,是他的伉俪,鹤发童颜,现年81岁的刘老太太。
斜雨打窗,宋老刚被老伴从老年活动中心叫回来,略带歉意地说:“这几天很忙,黑板报啊,宣传栏啊,统统由我负责,迁来这小区八年,就负责了八年。评上先进党员,就得事事带头。”他笑了一笑!从此,采访就正式“开场”!
宋老82岁了。当天上午,刚给肠癌晚期的孙女做完治疗。他坚定地说:“压铸事业,我是永远不会放下的。为了救治孙女,精力有所转移。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取得‘压铸’‘治癌’双丰收!”宋老的孙女,肠癌晚期,复发转移,两家医院都断定,只能存活三个月,竟被宋老救活了,至今一年多安然无恙。真是奇迹!这给采访增添了惊奇和喜悦。
在压铸圈内处久之人,鲜有不知宋才飞之名,他被敬为“刀锋上的舞者,荒漠中的行者”他留学东德莱比锡铸造学院学习特种铸造,专攻压铸。他学成回国后,从1958年创建“上海市压铸专业组”开始,为压铸事业无私奉献五十余年。他被中国铸造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压铸专家,两度获得全国铸造行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荣获上海市压铸行业“终身贡献奖”。
在他看来,从事压铸,是受父亲“文人没有出息,学门手艺为好”的临终告诫影响,是服从祖国需要的安排,是为社会主义奉献一生的理想。
墙上挂着一幅“月夜虎啸”,传说是清末内宫遗物,装在精致的镜框里,“你们看,我最近临摹的十幅国画。”宋老谦虚中带着几分孩童般的得意!使采访交谈更加生动活跃。
风雨生涯的开端
1929年,宋才飞出生于湖南浏阳,故居“梅园”位于嗣同路,与谭嗣同祖居为邻。父亲从事文艺工作,母亲师范毕业。父亲29岁早逝,母亲因与封建思想浓重的祖母不和而改嫁远离。父亲临终告诫“勿以文为生!”,1946年他毅然考入湖南楚怡高级工业学校,与上两届的朱镕基成为校友。
乱世出豪杰,英雄出少年,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宋才飞踏上充满惊险、危机四伏的人生之路:家破人亡,日寇围捕,重病威胁,终日里拼搏在生死线上。也许是湖南辣椒赋予他的烈火般性格,一次次逃出死神的魔掌。他说:“死,有什么可怕,我是在苦海中泡大的,是在死神眼皮下溜出来的。”
古人云:命由天定,运由己生。在少年时期,他就经常反缚双手畅游浏阳河,高山之巅练声腔,爬青竹、练武功,将“命运”的主动权牢牢掌握了自己手中,为迎接未来的严酷考验打下坚实基础。
留德潜心攻压铸
然而,命运和他开玩笑,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上世纪50年代初,他作为公派生留学苏联,在“大连工业俄专”学习俄语。临近出国,上级令他原地待命,焦虑数日之后,派他孤身留学东德,改攻压铸。当时东德西德局势复杂紧张,单独出国人员必须绝对可靠,组织终于在700余名出国学员中“点”中宋才飞。他终于出国了!悬着的心放下了,可怎么过“德语关”?宋才飞只得告别俄语,改攻德语,尽力拖延出国期限,力求多学一点德语的策略。但也没能逃出命运的“围捕”,被一机部几位干部“押上”黑色伏尔加轿车,直送国际列车。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中国人,顾不得许多,口语加手语,以应付旅途生活。国际专列,穿越西伯利亚、跃过莫斯科、华沙,踏上东德土地,一头扎进压铸的怀抱。他在留德笔记本扉页上工整地写下“为祖国奉献一切!”
在著名压铸专家恩师格尔伯教授和克列普士先生的无私帮助下,他享有东德压铸技术内部机密资料的“特权”,特别是对于克列普士先生,宋才飞至今感激万分。克列普士先生甚至充当他政治庇护人,以自己的办公室作为宋才飞学习德国压铸技术内部机密的基地,并以博士研究生的标准来要求他。他对宋才飞说:“你是中国压铸的一颗红色种子。”为了掌握压铸件浇注系统设计奥秘,一对一传授,接连换了五位压铸模设计师,仍然满足不了要求。最终,将该厂几十年来积累的典型浇口实样,提供宋才飞解剖分析,这真是“中国特权学员”。为了防止宋才飞受伤,压铸件解剖锯片的操作都由他们代劳。在恩师们无私的帮助下,宋才飞技术突飞猛进,满载“真经”回国。以至后来在解决压铸机技术疑难时,获得德国专家的一致好评。
回国开创压铸事业
宋才飞留德学成回国,大展才略,开创压铸事业,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57年至1966年为初始阶段、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期)为艰难阶段,1977年至今为发展阶段。
1957年,他被派往上海推广压铸技术,为全国各地培训压铸人才、研制国产压铸设备、建立压铸专业组织、筹建压铸专业化生产厂。他于1958年,创建上海市压铸专业组,并任组长。1965年,组织上海市压铸专业化生产调查,推动专业化生产发展。同年,组织首届上海压铸学术交流会,有19个省市、8个工业部以及高校部、邮电部、科学院代表参加,对推动全国压铸专业组织的建立和压铸学术交流活动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压铸初创时期,新上马的企业众多,但基础薄弱,步履艰难。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压铸技术交流和现场技术服务,为初上马的压铸企业排忧解难。
好景不长,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打倒宋才飞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特大条幅如毒蛇吐信,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似海啸汹涌,但宋才飞坦然处之,坐看风卷云舒,胜似闲庭信步,批斗会上练气功,仍然坚持干压铸,只要有机可乘,就溜出去参加压铸活动。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压铸专业活动逐步恢复正常。1982年,参加全国仪表行业压铸专题调查工作,推动压铸生产技术在仪表行业的应用和发展。1987年,组织上海《三十万辅轿车》压铸件国产化的调查研究和生产协作。1991年,组织上海市压铸行业调查。1995年至2010年,先后主编《中国铸造年鉴》(压铸篇)包括1995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和2010年版共四个版本,跨越二十年。2008年出版《中国压铸过去、现在、将来》论文集,将中国压铸六十年积累的档案资料,汇编成册,流传于世。
在这个时期,宋才飞发表了一系列压铸专题论文,包括《中国压铸市场与经营策略》《中国压铸生产、市场、技术的发展》 《中国压铸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压铸市场分析与和谐发展》 《中国压铸工业世纪展望》 《“入世”后的中国压铸业》 《大改革大发展中的中国压铸业》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促进压铸持续发展》 《中国压铸业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压铸企业环保治理与劳动保健》《中国压铸业战略转变与历史任务》 《试论镁合金压铸投资策略》 《中国压铸发展概况与微利时期对策》等。文章及时、具体、深刻,深受欢迎与好评。
乐观宽容的处世观
性格决定人生,思路决定出路。宋才飞的“座右铭”就是“自强不息,永远向前”。他说:我有三个年龄,心理年龄三十岁,生理年龄五十岁,出生年龄八十二。他正在为“无病活到一百岁”下功夫,并向人类生命极限挑战!研究医学,治疗癌症。他简直乐观透了,心理没有半点阴暗。在孙女肠癌医院断定只能存活三个月,他仍然坚持有救,这需要多大的自信和毅力!
宋才飞不图虚名,只干实事。他坦荡地说,我只有一个高级工业学校的底子,完全是解放后工作经验积累和留德取得“真经”撑起来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他担任上海仪表公司副总工程师,掌握高级职称评审权时,仍然重用提拔那些在文革中冲击过他的技术人员,毫无怨恨之心。正是这样,一个干压铸的工程师,竟然能将拥有六十个企业、知识分子成堆的大型仪表公司,管理得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这就不难理解了。
宋才飞的一生中也曾犯过错误!他回忆道:“1953年,我在沈阳变压器厂任计划科长时,有次计划组组长把扁铜线规格的小数点给点错了,造成损失。在解放初期,物资极度匮乏,这下糟糕了。”虽然宋才飞是厂长的得力爱将,还是在干部集会上受到严肃批评。“唉!我永世都记得啊,当时简直是被批得体无完肤。”还有在第一次进行“球墨铸铁”加镁试验中烫伤了工人,那还得了!提到阶级观点的高度来批判,搞得满城风雨,还要亲自到工人宿舍道歉!从此他暗下决心:凡事检查三遍,决不能再犯错误!“你们看,我所有东西都是定位的。”他从右口袋掏出钥匙,从左口袋掏出钱包,都是用链绳连着。宋老说个笑话:在公交车上立在身边的扒手偷去钱包,插在他的裤带里边,以为“得手”。但未想到钱包有链绳相连,被逮个正着。事检三遍,定点定位,这种严谨作风一直伴随他的一生,这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宋老的家这么井井有条,五十多年前的留德日记和照片可在不到三分钟顺手取来。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回首皆似泥丸。宋老于苦海中铸就人生,以宽阔胸怀掌握命运,战胜险阻,苦尽甘来。他说“确保无病一百岁,争取活到一百多”。就让我们献上最诚挚的祝福,愿宋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劲如寒松吧!
记者:江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