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才智横溢 所向披靡

2011-01-15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访上海铸造协会有色压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才飞先生     宋才飞简介:   宋才飞,男,1929年5月8日出生,

  ——访上海铸造协会有色压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才飞先生

 

  宋才飞简介:

  宋才飞,男,1929年5月8日出生,湖南浏阳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1949年参加工作,随后由国家派往大连工业俄语专科学校学习俄语,拟赴苏联学习有色金属专业。根据中德技术合作协定,改赴德国莱比锡铸造学院学习特种铸造专业,主攻压铸。1956年底结业归国。

  1957年,被派往上海推广压铸技术,为全国各地培训压铸专业人才,研制国产压铸设备,建立压铸专业组织,筹建压铸专业化生产厂。

  1957年到上海后,先后任上海仪表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仪表电子科技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国际控制技术公司董事长、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1962年,在上海市科技局直接领导下,成立“上海市压铸专业组”,担任组长。随着压铸生产技术迅速发展,压铸专业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历任上海铸造协会有色压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铸造协会压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铸造学会压铸技术委员会顾问等职。几十年来,坚持为全国压铸企业进行无偿服务,长期积累建成《中国压铸行业信息档案库》,为基层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1985年在筹划上海“三十万辆轿车”的重大项目中任上海汽车工业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兼国产化专家组组长,为发展上海轿车工业做出贡献。

  1965年,获“国家发明奖”。

  1996年,被中国铸造协会批准为“中国压铸专家组”的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压铸专家。

  1997年和2006年,两度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铸造行业“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主要著述:

  《压铸件浇注系统设计》;

  《压铸件尺寸收缩规律》;

  《纯铝压铸工艺研究》;

  《中国铸造年鉴》(压铸篇)(1995~2005年版);

  《中国压铸五十年》;

  《中国压铸工业世纪展望》;

  《中国压铸市场研究》;

  《中国压铸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

  《中国压铸市场分析与和谐发展》;

  《中国压铸的战略转变与历史任务》。

  他用苦难磨砺了驾驭命运的刚强,

  他用勤勉夯实了人生大厦的基桩。

  由此,

  他练就了一身才艺——

  用来报国效民,

  他铸就了一个榜样——

  凸显文武双馨,

  他成就了一种品格——

  叫做挑战艰险,

  他造就了一生慰籍——

  赢得快乐常存!

  他,就是我国铸造界,特别是压铸专业领域人皆敬重的知名专家宋才飞老先生。2008年6月20日,本刊记者在上海拜访了先生。根据约定,他欣然接受了本刊专访。刚过七十九周岁生日的他,举手投足,精神矍铄;侃侃而谈,神采飞扬。他用自己的坎坷遭遇、非凡经历和深邃感悟,向记者畅谈了对事业、对人生、对世事的独到灼见,令记者不禁频频点首叹服,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的吟诵以及如下按捺不住的感慨——

  君不见,他是刀锋上的舞者,人生之树因为心血的浇灌而参天,他是荒漠中的行者,因为执着的信念而事业大展。他的心灵如水晶般剔透,孕育了一种叫做“才智”的内涵。他用铮铮真诚与倔强把握生命,才有了矢志不渝的诠释,他用聪睿品味生活,于是,才有了迸自内心的快乐和常驻的笑颜!

  少年宋才飞经历了常人难于想象的困苦和磨难,多次历险,几近命丧,顽强与命运搏击。他七岁丧父,后来母亲又离去,他不仅自己成了孤儿,还成了孤儿“头”——身为老大,他要带领弟弟、妹妹们挣扎求生。日寇占领湖南老家时,为了捡拾一把米充饥,在日寇的枪口下,他差点丧命。贫病相随,有一次他染上霍乱,可是穷孩子到哪里弄钱医病?!可他“命大”,死神最终硬是放了他。多次生死的磨砺,令他愈发刚强。也正是靠这份“连死都不怕”的刚强,使他无所畏惧地面对那日后一次次的人生挑战(“文革”中,面对400多张大字报的猛烈围攻,他泰然处之若闲庭信步)。也许是秉承了其父(29岁病故时业已出版了三本诗集)的基因,宋才飞不仅聪睿,而且争强好学。他尚文、尚武,多靠自学成才。如13岁时,便可为他人描绘“中堂”(一种湖南人喜欢挂在堂屋正中墙壁上的水墨画)。他还习成了拿手的“蝇头小楷”绝活。上世纪50年代,他被派往德国专攻压铸专业,为了学成报国,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钻研,几经周折才寻觅到了那里最权威的技术专家,终于取得“真经”回国。为学通德语,他住在德国人家里,一时间硬是放弃了中文思维。他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可反缚双手四渡浏阳河。别人爬树,他爬竹子。他的格斗武功,年轻时,少有人能轻易近前。为了练习自己的口才和声音,他竟然清晨独立山巅,以群峰松竹当作千万听众,高声诵读或演讲,,所有这些“修炼”都没有白费,全作为基本功成了他日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

[nextpage]

  满腹经纶、浑身才艺,宋才飞旅德学成回国后便大展事业鸿图。1957年,他被派往上海推广压铸技术,为全国各地培训压铸专业人才、研制国产压铸设备、建立压铸专业组织、筹建压铸专业化生产厂。1962年,成立上海市压铸专业组,他担任组长。在他的推动下,压铸技术迅速发展,压铸专业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可以说,宋才飞为中国压铸业的进步建立了历史性的功绩!他被推举为上海市铸造协会有色压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铸造协会压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铸造学会压铸技术委员会顾问。1997年和2006年两度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中国铸造行业“先进工作者”称号。

  宋才飞不仅压铸专业技艺精湛,而且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在此仅举一例足可说明:他的专长是压铸,可上级派他到上海仪表公司当副总工程师(行总工程师职责),面对一个下辖60个企业单位、近10万之众的大摊子,要管理的技术事务千头万绪。尽管他对仪器仪表技术知之甚少,可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总工程师。他的做法是,大胆启用有才能的技术干部;想方设法建设试验基地;为员工,特别是为有贡献的人才谋利益。就凭这些,挖掘了人的潜力,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工作开展得极其顺利,具体事情都由大家抢着干,干好了,哪用得着他宋才飞事必躬亲!“不拘一格,善于用人”,这就是领导者的基本功和领导艺术,最可敬佩的是宋才飞运用得精彩。由于他有令人信服的领导能力,他先后担任过上海仪表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仪表电子科技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国际控制技术公司董事长,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等职,任上无不精彩。

  宋才飞根基于深厚基本功的文武才智,令他出手制胜,凡涉足之事人皆喝彩。诸如,大家特别赞佩他德语同声翻译的能力。这不仅得益于他与德国朋友同住同吃同工作的生活经历,还有赖于他对技术的全面精通。有几次,他还默默地为外国专家化解技术上的难题,以使外国专家避免了尴尬(他告诉记者,这样做不为了别的,一是仗义帮助朋友,二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有人”!)。他去参观,“禁止拍照”,难不住他,因为他擅长绘画,可以把需要的画下来。他,一个中国人书写的德文报告,文字之精美被德国老板拿去做示范劝勉其下属德国人。他可以在喧闹的环境中做工作(如绘图、写文章),因为他练就了“静功”,可以很快安静下来,做事不受外界干扰。他告诉记者,绘制设计图,因为他事先早已有了可靠的“腹稿”,所以能落笔定稿,他绘制的图纸,因令使用者读图十分方便而让人喜欢,因为,唯独他设计的图纸上附有立体图。

  怀着“无病无忧”和“勇于挑战”的情结,宋才飞还下了不亚于研究压铸的大功夫,钻研中医治病的学问,并颇有独到见解。针对不同病症,他从数百种对医治癌症有效的中草药中交叉筛选出十几种用于疗病,亲自医治好了袭击他自身3次的直肠肿瘤。他说:“癌症看起来凶险可怕,其实癌细胞非常脆弱,是可以‘干掉的’!”

  当然,宋才飞的主要工作是搞压铸。虽然他早已退休,可“宝刀不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尽管年届八旬,可思路敏捷,思维前卫,一点也不落后于时代。他在家里安置了6台电脑,建立了数个定位和内容各异的博客网页,与业界及社会各界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平台。特别令人敬佩的是他依然在不遗余力地为我国压铸业的发展奔波“卖力”。如他用几十年来积累建成的“中国压铸行业信息档案库”,为压铸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为推动全国压铸企业的发展尽心竭力。1996年,他被中国铸造协会授予了中国压铸专家组第一批“有突出贡献压铸专家”的荣誉称号。本次专访,记者特意请宋老先生就压铸界当前的热点话题谈了自己的独到看法,谨此,通过本刊“专访栏目”与尊敬的《铸造》读者朋友共享。

  记者:您从事压铸五十余年,熟知中国压铸业的过去和现在,对未来发展趋势也很有见解,请向《铸造》杂志读者,谈谈您的看法。

  宋才飞先生:自1947年中国(大陆)第一家压铸企业——“贯一模铸厂”在上海(一弄堂)诞生算起,迄今60年有余,此间,中国压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全国压铸件总产量1 024 000吨,2007年为1 188 920吨,同比增长16.1%。其中,铝压铸件963 220吨、锌压铸件201 200吨、镁压铸件18 260吨、铜压铸件6 240吨。这只是狭义的高压压铸,从广义压铸范畴来讲,应该包括低压铸造和挤压铸造等,这样,总产量约为164万吨。表1所列,为2002年至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压铸件产量和压铸模具产值的增长情况。看这张表,可以对中国压铸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有个量的概念。

  表1 2002年至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压铸件产量、压铸模具产值增长情况

 年份

 汽车产量/辆

 压铸件产量/吨

压铸模具产值/万元 

 2002

3 287 000 

624 000 

 437 200

 2003

 4 443 000

708 060

 573 200

 2004

 5 071 000

778 600

 688 600

 2005

 5 718 000

864 200

 808 500

 2006

 7 280 000

1 024 000

 982 000

 2007

 8 882 400

1 188 920

 -

  中国压铸业的发展及其相关情况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其一,可以看看汽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压铸件生产的情况。近年来,汽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件压铸生产发展迅猛。生产汽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压铸件的主要企业有:广州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重庆长安汽车集团、长安铃木汽车公司、上海乾通汽车附件公司、乔治费歇尔汽车产品苏州有限公司以及哈尔滨东安动力公司等。此外,长春一汽集团、重庆渝江压铸集团、宜兴江旭铸造公司、广东鸿图科技公司、徐航压铸有限公司、重庆渝美合资公司、重庆蓝黛实业公司以及高要鸿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引进了大型压铸机自动生产线,并进行了大型铝合金压铸件的生产和经营。

  其二,说说汽车、摩托车铝合金轮毂件的生产。全国铝合金轮毂生产企业有近百家。2006年,产量为6 600万只,2007年近8 000万只。我国铝合金轮毂约占美国市场的40%,“十一五”末期,汽车铝合金轮毂出口量将达到2 000万只以上。铝合金轮毂生产和出口都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

  其三,应该看到,摩托车产销长盛不衰的势头在有力地推动压铸业的大发展。2006年,全国摩托车产量达到2 144.35 万辆,销售2 126.67万辆。百万辆级企业增加到8家,其中“大长江”成为我国第一个200万辆级摩托车企业。2007年,全国摩托车产量2 544.68万辆,同比增长16.02%。销售2 546.79 万辆,同比增长17.07%。出口816.96 万辆,同比增长24.55%。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度,摩托车行业成为压铸业生产发展的强力“引擎”。

  其四,汽车零部件的市场巨大对压铸业是个利好消息。2006年,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达到5 200 亿元,同比增长35%。2007年,汽车零部件总产值达到6 700亿元,同比增长29%。2010年,汽车零部件总产值目标为13 000 亿元,其中:整车配套7 300 亿元,维修配件1 700 亿元,出口4 000 亿元。汽车零部件出口,可望10年内达到1 200 亿美元,占全球总量10%。这为压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其五,中国房地产业推动五金业高速发展,自然有利于压铸业。仅浙江就有阀门五金制品企业800余家,年产值75 亿元,出口25 亿元。在温州拥有400多家锁具生产企业,年产值60多亿元,出口20多亿元。自动扶梯铝合金梯级压铸件生产迅速发展。上述这些都在为压铸业提供辽阔的市场。

  其六,镁合金压铸生产以年增长25%的增长率在高速发展。2006年,我国原镁产量达到52.42 万吨,2007年,接近60 万吨。而2007年的镁合金压铸件产量(不完全统计)约为18 260 吨,产能约为30 000 吨。可见,利用中国得天独厚的镁资源优势,压铸发展空间很大,企业大有作为。加速发展镁合金压铸件生产,已成当务之急。

  总之,铝合金压铸生产还是始终居于主导地位,镁合金压铸生产的增长率虽高,但在整个压铸件中的所占份额,目前仍然较小。由于锌价猛涨,所以锌合金压铸件的比例有所下降。铜合金压铸模具的寿命难题还没有获得突破,加之铜价居高不下,所以,铜合金压铸生产的增长甚微。

  由于能源、原材料的大幅度涨价,铸件价格下压,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铸造生产的利润空间在日益缩小,压铸业也已进入微利时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压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动力。微利时期,将促进压铸行业的结构性优化,有利于克服我国压铸业长期以来的“小、散、乱”局面,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行业的资源整合,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基本素质,促使企业管理上水平。

  微利时期,尤其需要转变企业的经营观念。应该以“可持续竞争”的心态,进行战略创新,实施“精细经营”,不断开拓利润空间。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动向,适时、有效地避免投资失误。应当研究所谓“细分市场”这个课题,来打造产品的“差异化”。摈弃短期行为,注重企业的长远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如包括:审慎的投资策略、创新的产品策略、鲜明的品牌策略、精细的管理策略以及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等。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审慎的投资策略。中国压铸业当前仍处于高投入时期,由于经营环境变化,应采取审慎的投资策略,如资金分段投入,以化解风险的策略;从中小件入手,逐步发展的策略;引进模具、设备,带进技术的策略;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搭配的策略;进入汽车采购体系,联姻发展的策略;和谐合作发展,求得双赢的策略以及开拓民用市场,多方发展的策略。

  第二,创新策略。“创新”是获利,尤其是长远获利的法宝。通过工艺、材料、外观、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来开拓新的利润源。“打时间差”,领先一步,夺取主动权,以增强竞争的优势。这就必须敏锐地注视市场动态,抓住刚萌芽的市场机遇,开拓新的领域。“棋看三步”,产品投入市场、新产品研制开发、策划新的实施方案,三者紧密衔接,以不断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实力。

  第三,独特的经营策略,也即所谓“蓝海战略”。 “生意”者,“新意”也,以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洞察潜在需求,发现新的市场。用户为本,攻心为上,欲取先予,服务开路,将生意做到真诚友好互利的往来中。运用“逆反思维”,独辟蹊径,从事别人不能做、不敢做、不愿做的生意,形成“无竞争对手”的局面。要想真正呈现上述局面,就必须信息灵通、技术过硬、组织力强、经营别具一格。

  第四,鲜明的品牌策略。品牌是商品独特价值内涵的凝聚,物质本身价值的超越。名牌,实为“民牌”,即“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有经营都应贯穿和围绕于品牌这个价值核心来运作。要巧树形象,如利用参加行业组织活动的机会,结合产品特点宣讲论文,将公司和产品形象,深深“刻”入用户心中。

  第五,精细的管理策略。以“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以及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取胜。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销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对产品的每个环节、要素的分析和管理,使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实行精细作业,在产品设计中,利用价值分析从投入到产出的各个环节细心研究,合理核定用料、优化生产工艺;在采购过程中,降低进价,减少库存;在制造过程中,改进生产流程,节约能耗、物耗,提高产品质量,使设备高效运行;在经营过程中,细分产品市场,挖掘潜在用户和赢取潜在利润。

  第六,建设和谐企业文化。从人文角度来看问题,经营活动取胜还有赖于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文化领先才有经济上台阶,正确理念是企业经营的重要资源。毋庸置疑,企业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文化素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人是不断再生的资源。培养员工,不仅要培养其技术业务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其“有战斗力”的精神活力。经营理念是企业运营的根本动力,人本资源、愿景凝聚、经营策略、管理制导、执行保障、创新活力、心智培育、团队协同等构成企业生态的所谓“八环一体”,企业生态良好了,事业自然就兴旺发达。

  压铸,由于有色金属资源的可循环性和压铸件少无切削工艺上的先进性,特别符合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要求。与其他铸造工艺相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小些,只要能够认真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采取正确的经营理念和策略,即便利润空间缩小,我国压铸业仍可以进入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新一轮进程。

  记者:请您就——在压铸业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尤其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谈谈看法。

  宋才飞先生:“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强调经济和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步理念,业已被全社会所广泛认同,显然,也是中国压铸业健康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对于压铸而言,就是要不断促进压铸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高尚的发展理念。由于充分识别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民福祉”,最终关注的是改善和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准。所以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事业的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乃当今社会进步的主流。对压铸企业来说,就是要在千方百计满足各行各业对压铸件的市场需要,并尽心竭力关注员工健康和相关利益的同时赚取合理利润,以求得自身的良性发展。

  “科学发展观”一再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体到行业自身来说,就是要求压铸和与压铸相关的行业,推进上游、下游的协调发展,形成和谐共赢的发展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即处理好压铸生产、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生产发展、民众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压铸业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立志将中国压铸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将由“压铸大国”提升为“压铸强国”作为当前业界奋力追求的主要目标。

  记者:您在博客中宣言“我是乐观愉快的老年人”,请您畅谈一番您的“幸福观”和对人生的感悟。

  宋才飞先生:今天在这里,随意聊聊性格心态与人生、事业的关系。“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苦难是庸才。”这是我少年时的自勉语。“山穷水尽”的逆境,几度试炼、考验着我的生存底线。幼年孤苦伶仃,活过来了;面对日寇刺刀,闯过来了;失学失业,熬过来了;文化大革命,铺天盖地的大字报(400多张)围攻,我安然无恙。最近十年,直肠肿瘤三次光顾,我依然活着,而且钻研出一套对付肿瘤的“绝招”。“命运”三番两次要置我于死地,最终都“柳暗花明”,化险为夷。自身长期形成一种理念,“只要自己不倒下,任何外力都压不垮”。经常地保持乐观心态,营造愉快心境,成为我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过去的读书和工作,并不像现在这样苦(我非常同情现今“起早贪黑”的学生),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工作能力和事业成就并不比现在差呢?也许这是要留给那些教育专家来解决的问题。可我认为,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与以往计划经济大不相同喽。计划经济好比是将一把糖,每人按二颗分配,大家都一样,谁也不会想第三颗糖。缺点是老停留在二颗糖的水平,社会不能进步。市场经济是将一把糖往地上一撒,大家凭本领去抢,有的抢得多,有的抢得少,有的甚至什么也没抢到。由于分配不均,心理不平衡,产生精神压力,迫使人们如同着了魔似地追求财富,于是便应验了中国人最深刻的一句话——“人为财死”!由于我早就识破了这个“奥秘”,当拥有基本够养老的“糖”以后,便看破“红尘”,主动跳出这“抢糖的游戏”,以回避这“为财而死”的凶险,过着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内心深处就是一个“爽”!。

  那么,什么是幸福和快乐呢?其实,幸福和快乐是一种心境。记得小时候,生活在穷山沟里,过年时坐在火炉边,吃一片甜甜的生薯片,我感到快乐。在非常艰苦的农村,祖母留给我几片腊牛肉,觉得喷喷香,我感到幸福。参加工作后,肩负重任,完成国家使命,我感到快乐。当我站在莫斯科红场,或漫步于德意志易北河畔,我感到快乐。现如今,坐在电脑旁,回忆以往的美好时光,感到快乐。当我站在国际论坛上,趾高气扬地讲述中国压铸业的发展,我感到快乐。那里,并没有金银财宝,也没有高贵职位,但是给予了我一个良好的心境,这就是快乐!顺境中有快乐,苦难中也有快乐,一个人自取其乐,乐在自己的良好心境之中,这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责任编辑:黎翠婷 )
下一篇:

官宣!2025第三届中国(江西)国际绿色矿业博览会招商工作全球启动

上一篇:

卓识压铸真面目 只缘倾情压铸中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