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国内部分设计院、企业所做的调研,大部分企业对CAPP系统的应用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企业应用CAPP系统最具代表性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1.大部分企业的工艺设计仍然采用手工设计的方式,CAPP的应用仍是空白。较偏远地区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中小企业,不光CAPP的应用是一片空白,计算机的应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2.部分企业在计算机技术和CAD的应用较为普及以后,工艺设计成为企业的薄弱环节。有些企业自己在Word、Excel或AutoCAD上绘制出工艺卡片的空白表格,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规程的设计。此种设计方式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艺设计,因此,也可称做CAPP,但此类CAPP所生成的工艺规程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存在的,工艺部门只生成文本文件,企业无法对工艺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
3.部分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工艺设计的重要性,并购买了部分商品化的CAPP系统,但由于企业对CAPP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因此,CAPP的应用还不尽人意。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已意识到了CAPP技术应用的必要性,但企业在CAPP系统的选择和应用上还存在较多的误区和较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追求设计自动化、最优化,而不注重基础数据的准备,基础技术的稳固发展和人员素质的提高。
误区之一:认为CAPP就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工艺规程。
首先,工艺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是大量的,而且是错综复杂的,它涉及到零件信息、制造资源、工艺专家知识等众多信息(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它不仅涉及到单纯的数值运算,也要处理图象、字符、表格等复杂的数据,因此,CAPP系统的核心和难点都是数据的处理。其次,由于工艺设计对使用环境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且工艺设计中许多工艺知识不具备精确的定义和严密的数学模型,许多问题是非确定性的,至今工艺设计仍处于经验决策阶段,这就导致工艺设计的动态性和经验性。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自动化的CAPP系统目前只能针对某种特定零件,
如回转体;通用的自动化的CAPP系统还只能处于研究阶段,而无法应用到实际当中。目前CAPP当中的A是辅助(Aided)而不是自动化(Automatic)。
误区之二:认为CAPP基于零件即可,而不必基于产品结构
在企业中,所有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产品结构而展开的,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这个产品所有属性的生成过程。每一份工艺文件虽然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零、部件,但作为产品的属性之一,工艺文件也应在工艺设计计划的指导下,围绕着产品结构展开,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描述产品的装配关系,并可直接读取产品的明细表数据文件将CAD中的产品设计数据自动带入到CAPP系统中。因此,基于产品结构的CAPP系统更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
误区之三:认为CAPP只是解决工艺卡片的填写和生成,而不注重工艺数据的生成和管理
工艺卡片的填写和生成是CAPP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中,CAPP是连接CAD与CAM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集成化的CAPP系统应能直接接收CAD的零件信息,进行工艺规划,生成有关的工艺文件,并以工艺设计的结果和零件信息依据,经过适当的后置处理,生成NC程序,从而实现CAD/CAPP/CAM的系统的集成,其核心是数据库 。因此,CAPP系统必须能够生成工艺数据并进行管理而不只是完成工艺卡片的填写。
误区之四:要求各部门间数据的管理、传输、任务的分配等本应由PDM完成的工作由CAPP系统完成
CAPP系统所解决的是企业工艺设计的全过程,并为企业的其它系统准备数据。就目前国内企业的制造环境而言,设计事后数据的管理、传输等最适宜由PDM系统来解决。
总之,CAPP系统的实施应能提高工艺设计的质量,缩短生产准备周期,并将工艺设计人员从大量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CAPP软件。综上所述,适应于目前企业生产情况的CAPP系统应具备如下特点:
从设计、管理、集成等多方面解决企业的工艺设计问题;
从工艺设计平台(数据平台)解决工艺设计问题,而不是围绕工艺卡片(图形平台)
采用"所见所得"的交互式操作方式,符合Windows的使用风格和习惯;
能够智能化地利用企业制造资源,解决工艺数据的利用和管理;
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基于数据库,能与其它系统集成,共享产品数据库和权限数据库。
企业在选择CAPP系统时,不但应考虑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还应考虑到企业的具体情况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