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间,因为沿海开发战略,临海的盐城、连云港和南通“沸腾”了。无锡同样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到来的气息,积极策应沿海开发。近日,无锡市由政府部门和企业组成的考察团直奔盐城、连云港和南通,成为第一个组团考察沿海开发的苏南城市。
“现在,我每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在连云港。”钱桥精细化工厂的厂长朱俊元,对这块土地再熟悉不过。2006年,朱俊元在连云港投资办起了工厂,和他刚刚建厂时相比,现在的连云港已是大变样。用连云港副市长施炎的话说,“三年前来可能早了点,三年后来肯定晚了”。今天的连云港,既是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又拥有30多条国际集装箱航线。随着沿海开发的推进,连云港到2014年将拥有一条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临港产业区以及面积达58平方公里的连云新城也正在提速建设。这些载体也给无锡等苏南城市带来了产业转移和转型发展机遇。无锡的石化、钢铁、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物流等企业,可借助这一载体参与到新一轮的沿海开发中。
“在这里投资建厂的地价,甚至可以低于3万元/亩。”无锡华东重机吊具制造公司董事长翁耀根,已在这次随团参观前几次考察过盐城市场。尽管盐城不具备建设30万吨级航道的能力,但却拥有极为丰富的滩涂资源。与无锡“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形势相比,盐城的沿海滩涂总面积达到了683万亩,这为用地需求量较大的产业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目前,无锡的银燕化工、新兴锆业等多家企业已选择在盐城投资。考察中,也有企业家认为投资时机目前还不太成熟。对此,盐城市发改委表示,随着沿海开发的深入,目前的地价水平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同时,盐城正在大丰港规划建设以散杂货、石油化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公共港区。低廉的地价、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便捷的港口海运,为无锡的能源、造船、石化等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更值得一提的是,盐城正在加快发展风电产业,这为具备风电制造能力的无锡企业带来了不小商机。
与盐城和连云港相比,南通与无锡的交通更加便捷。借力南通发展,成为无锡产业转移和转型发展的一条路径。南通的洋口港,是建设30万吨级航道的又一重要港口,并以临港工业区为载体,重点发展石化、能源、冶金、修造船、现代物流等产业,尤其适合炼化一体化的产业落户。2012年,连接崇明岛-南通启东的崇启大桥将建成通车,并与刚刚通车的沪崇隧桥实现贯通。目前,南通市发改委正围绕工业、船舶、新能源、服务业、基础设施等开发招商,无锡的船舶配件、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风电零部件、油气专用管、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企业,可以通过对接南通谋求发展。
三市沿海开发的加快推进,为无锡在更大范围实现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对于无锡企业来讲,参与沿海开发有望实现成本最低化和利润最大化。对于无锡整体而言,无论是在资源上还是环境容量上,都与这些沿海城市形成了“互补”关系。只有抢抓机遇,把能源、冶金、化工等产业以及相关港口产业转移到这些地区发展,才能真正呼应和参与沿海开发。产业转移完成后,无锡就有了发展高新技术、高端服务业等产业的空间,进而实现转型发展。理性审视、深度融入,无锡在新一轮的沿海开发热潮中大有可为。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在全省新一轮的发展中,沿海开发将在很多方面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关注,这是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的机遇,更是苏南的机遇。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沿海开发与苏南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也为无锡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机遇如何把握,是摆在无锡市众多企业面前一道新课题。从新能源产业到物流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值得相关企业仔细研究,尽快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