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12位经济学者研判下半年经济局面:冷静看待复苏基础

2009-06-09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6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尚未见底,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

   6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尚未见底,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较多,我国经济平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这个判断再次显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困难局面,而按照历史经验和生产周期,五、六月份经济增长速度都会比4月份低一些,也就是说,上 
半年GDP增速低于8%的大局几乎已定。

    这意味着,完成“保八”的年度任务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为此,需要科学评估去年9月份以来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效果,梳理上半年宏观调控具体措施的经验,分析研判下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并提出与现实和实际相符合、长短目标结合的政策方向。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走访了十二位知名经济研究者,以期更准确理解和把握下半年的经济局面。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如下(按照姓氏拼音字母排序)

    范剑平(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

    冯科(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贺力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刘旭(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

    刘煜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教授)

    彭真怀(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

    宋国青(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

    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

  内需政策效果初显

    《瞭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实施已经接近十个月,效果如何?

    祝宝良:针对2008年9月份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和我国经济下降过快的局面,中央迅速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作出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扩大内需。这些措施有利于扩大投资,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就业。

    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在这方面我们有过1998年扩大投资需求的成功经验。按照中央规划,2009-2010年两年投资1180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2009年投资规模约为9080亿元,新增4875亿元,这一政策可拉动2009年经济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

    此外,实施增值税转型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也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对刺激企业投资有一定的作用。2009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相当于增加农民收入1000亿元,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收入、离退休人员工资、优抚对象优抚标准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等约2000亿元;居民收入增加可带动消费增加2200亿元左右,使今年经济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

    通过数量模型测算分析,如果不采取扩大中央政府投资规模、增值税转型、降低行政性收费、提高居民收入等一揽子经济政策,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仅为5%左右,其中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在4%以下。采取了上述措施后,可拉动全年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以上,能够使2009年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避免经济在短期内出现过快下滑。

    张立群: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95%,表明后续投资数量很大,在政府投资大量增加,银行贷款规模较快扩大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投资将持续较快增长。在政府投资增长不断加快的同时,市场引导的投资增长也在加快。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房地产投资增长逐步加快,全国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2月份同比增长1%,1-3月份同比增长4.1%,1-4月份同比增长4.9%。消费需求一般比较稳定。1-4月份显现出来的消费趋旺的情况,在经济景气度提高,支持消费信心因素增强的背景下,预计将继续保持。

    汽车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政策因素只是诱导性作用,根本还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背景,其回暖是可以持续的。在汽车、住房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预计市场主导的需求将逐步全面回升,而近期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已在不断加快,因此内需的加快增长是可以持续的。

    刘旭:单从数据上看情况有所好转,比如发电量指标虽然在下降但幅度在降低。尤其跟去年第四季度比,比较乐观的主要是在投资和消费方面的信号,投资增长幅度比较大,这是受4万亿等政策刺激影响的。消费也有所提高,说明大家的需求还是很旺盛。但放贷过多也有问题,短时期量太大会有隐患,比如会不会有些项目发放过于仓促导致银行出现呆坏账?需要重视。 
 

 

 


 
 

(责任编辑:种振燕 )
下一篇:

科普|压铸工艺流程及金属镁压铸模入门指南

上一篇:

汽车行业:汽车及零部件 出口已现曙光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