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煤价大涨再创今年新高 已超红色警戒线恐遭调控

2017-09-21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煤价在淡季创下今年新高,超出市场预期。受此影响,昨日煤炭板块再次大涨。 分析师表示,煤价上涨主要

压铸网

煤价在淡季创下今年新高,超出市场预期。受此影响,昨日煤炭板块再次大涨。

分析师表示,煤价上涨主要是淡季需求仍然不断增加,而供应却持续受限。一是产量难释放,二是环保等因素也进一步导致煤炭供应减少。因此,煤价短期仍将维持高位。

从数据上来看,北方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已超过720元/吨,CCI5500大卡动力煤价达到692元/吨,都已创年内新高。

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煤价已经超过发改委规定的600元/吨的红色警戒线,政策风险开始凸显。

业内认为,在夏季用煤高峰,发改委对持续上涨的煤价出台了多个调控措施。进入9月份淡季,煤价先跌后涨,已经触发政策红线,调控政策有望加码。

煤价大涨再创今年新高

进入9月份,尽管是传统用煤淡季,但煤价却超预期持续上涨。

易煤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昨日,北方港5500大卡动力煤价已经达到720元/吨-730元/吨,已经创下今年新高。

截至9月18日,2017年第36期中国太原煤炭综合交易价格指数为139.66点,环比上涨0.42%,迎来十连涨,价格指数达2017年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本报告期(2017年9月13日至9月1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6元/吨,环比上涨3元/吨。价格指数连续第三期上行,累计上行7元/吨。

而煤价在淡季大涨的主要原因是煤炭需求仍旧旺盛,但供应偏紧。

山西矿难引发煤矿停产整顿、蒙东露天矿征地滞后等造成产量释放依然有限。国务院安委会9月份要开展全国安全大检查,全年大力度安检有望贯穿始终,供给端受到环保等因素限制。

日前,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原煤产量2.91亿吨,环比下降1.23%,日均产量938万吨,环比减少11.65万吨。

“一方面,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影响使动力煤的产量难以释放,煤炭供给受限;另一方面,淡季需求超预期,环渤海地区用户数量增加,电煤增量不足以满足煤炭需求的增加,导致供给弹性缩小。”银河证券分析师周然表示,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安全大检查,叠加大秦线检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给的不平衡性。四季度即将进入煤炭需求旺季,加上环保要求限制以及政府对压减煤炭进口的态度,产能释放有难度,煤价或将维持高位甚至继续走高。

值得注意的是,9月19日起,沿海电厂存煤连续两日跌破1000万吨,为4月份以来最低值,这对市场心理及现货煤价形成较为强烈刺激。

秦皇岛煤炭网研究员齐波表示,随着现货煤价进入上行通道,长协价格看涨,消费企业补库需求集中释放,继续挤压现货煤炭供应,抢运与惜售共同推升沿海航运市场活跃度。

已超红色警戒线恐遭调控

对于近段时间煤价持续上涨,有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担忧发改委等部门即将出台调控措施。

今年年初,发改委出台的《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曾明确,以2017年为例,当动力煤价格位于绿色区域(500元/吨-570元/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不采取调控措施;当价格位于蓝色区域(570元/吨-600元/吨或470元/吨-500元/吨),重点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生产和价格变化情况,适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当价格位于红色区域(600元/吨以上或470元/吨以下),启动平抑煤炭价格异常波动的响应机制。

从目前来看,煤价已经远远超过上述红色警戒线。

9月18日,CCI5500大卡动力煤价就达到每吨692元,同样再创年内新高。

周然认为,煤价反弹触发政策红线,调控措施有望加码。

实际上,在“迎峰度夏”旺季,由于煤价不断上涨,发改委就曾多次出台抑制煤价的措施,包括加速释放优质产能、调整上网电价等措施。

8月底,发改委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制度指导意见及相关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方案,我国将科学确定煤炭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以避免价格出现大幅波动。

有多位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预计9月底前,煤炭库存制度就将全面推行,届时也将推动下游主动补库存。

“煤炭库存制度即将出台的预期,也在侧面助推了煤价这波行情。”易煤研究院研究员张飞龙向记者表示,短期煤炭价格仍将继续走高,但受相关消费减量政策的影响,高峰拐点时间窗口或有前移。

(责任编辑:中国压铸网 )
下一篇:

【压铸资讯】山东开泰数字化喷涂生产线技改项目投产,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等

上一篇:

中国光伏产业渐入“去补贴”时代:抢装潮的缘起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