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根据普华永道近日发布报告称,到2030年相关技术发展将带动中国GDP增长26%,科学家及业界代表更是认为人工智能可对未来的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经济弯道超车的“新档杆”,资本追逐的风口,有许多创业企业投身“人工智能”领域,探访这些企业的过程,让“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渐渐具体起来。
以人脸识别为例,它属于人工智能的门类。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看上去只是“看一看”,实际并不简单,它挑战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视觉和听觉。

↑人脸识别点位图(源自网络)
其实人脸识别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你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人脸识别设备,比如公司的面部识别打卡机、监控系统等。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与其成熟度有关,通常分为实验室级、娱乐级、消费级、商业级、专业级。

↑人脸识别技术的分级应用示意表。(2017年6月29日 制图:史金明); ; 王海增是一名“人脸识别”领域的创业者。 虽然创业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在人脸识别的安防运用领域摸爬滚打了二十年。从研发到质量控制,再从系统架构到产品与市场,王海增已经走遍了这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他曾经带领团队拿下过很多商业项目,也参与了不少重大安保、反恐任务。

↑人人智能创始人王海增。 (2017年6月16日摄)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带来产品的绝对成功,甚至有时候技术越先进但市场需求不明确反而风险越大。因此,人人智能选择了风险较低、可以模块化组装迅速形成产品的人脸识别智能机芯作为突破口。
人人智能在人脸识别领域的核心技术是基于市面上使用量最广泛的开源ARM芯片,研制成功了可以模块化设计的人脸识别机芯,并成功的降低成本、缩小芯片体积,使其可以规模化生产,并针对几种人脸的应用场景,通过组合不同种类的摄像头和显示设备,快速形成各式各样的产品。
此外,人人智能还针对单目摄像头容易被平面照片欺骗这一问题研发了双目摄像头,两部摄像机通过立体算法来精确判断人脸的深度信息,可以共同识别脸部的角度、光线、阴影的变化,从而进行更深度的分析,极大提高识别准确度。

↑王海增的团队在研究解决技术问题(2017年6月16日摄)。
“从公安部门近几年的应用来看,人脸识别技术虽然能解决一些实战问题,但还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人脸识别技术的下步发展是要达到金融级准确与安全,即十万甚至百万分之一的出错率,这样人脸算法才是新的跨越”王海增这样说。

↑王海增团队研发的模块化人脸识别机芯。( 2017年6月16日摄 )↑技术人员在对模块化机芯进行测试 (2017年6月16日摄) 。

↑基于模块化机芯研发的系列产品(2017年6月16日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