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高效变压器的推广将缓解我国电力问题

2015-08-14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今年8月,我国迎来了用电压力最大的时期,温度高,电力损耗大等问题大大增加,虽然没

       今年8月,我国迎来了用电压力最大的时期,温度高,电力损耗大等问题大大增加,虽然没有出现拉限电的现象,但形式已十分严峻,而这时高效变压器的出现将缓解我国电力压力,减少电力耗损。

         数据显示,我国输配电损耗占全国发电量的6.6%左右。并且,在电力损耗中,配电变压器造成的损耗占到将近一半的比例。而这一问题有望在未来三年得到改善。

 

        8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和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15-2017年)》(下称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预计到2017年,累计推广高效配电变压器6亿千伏安,实现年节电94亿千瓦时。

 

       此外,记者注意到,目前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的技术要求高、价格不便宜又可能影响其推广应用。此次计划将从制定标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和提升产业化能力等方面推进高效能变压器的研发推广。

 

提升高效变压器使用比例

 

        计划显示,每年因变压器造成的电能损耗占据所有电能损耗的40-50%。以2013年全国发电量5.32万亿千瓦时计算,全国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约17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峡电站2013年全年发电量(约1000亿千瓦时)的1.7倍,电能损耗十分严重。

 

        而且我国目前在用的配电变压器以传统变压器为主。计划显示,截止目前,全国在网运行配电变压器中高效配电变压器比例不足8.5%,新增量中高效配电变压器占比仅为12%。

 

        据悉,由于节能配电变压器的使用时间短,存在一些有争议并让用户不能完全接受的问题,如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运行后的性能稳定性差、抗短路能力差、噪音及损耗增大等。检测标准和检测技术滞后于产品发展,缺乏能体现不同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的产品性能评估、评级体系和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计划提出解决非晶合金带材和高性能硅钢片产能低与质量稳定性差以及非晶合金铁心和立体卷铁心生产工艺等问题,提升绝缘材料性能,加强配电变压器系统节能技术研究。

 

        此外,还将加快修制订和完善相关标准与规范、规范配电变压器检测与认证机构和建立配电变压器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开展高效配电变压器制造和应用示范。

 

       其目标是到2017年底,初步完成高耗能配电变压器的升级改造,高效配电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4%;建成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秩序,当年新增量中高效配电变压器占比达到70%。

 

发挥财税资金引导作用

 

        据欧盟-中国节能变压器促进项目负责人张凌宇介绍,在2013年,国内共有配电变压器制造企业1705家,其中95.5%都是年营业额在3亿元人民币以下的中小企业。

 

      并且,企业众多、产能过剩的情况也引起企业以低价格进行恶性竞争,造成国内变压器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下降。数据显示,目前500千伏以下产品的平均利润率仅在2%~3%,不少企业走进负利率时代。并且,这也导高产田生产的变压器产品质量下降、事故率上升。

 

     中国中低压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何东认为,开发新型、节能、环保、智能化产品,将为我国变压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相关业内人士也预计,随着政府对节能型、智能化的配电变压器产品的鼓励与支持,节能变压器市场的空间将出现大幅扩容。并且,在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处于亏损或技术薄弱的企业或将面临兼并重组的命运。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3年就有地方政府推动高耗能变压器的淘汰,但是高效节能变压器的价格相对较高,导致某些企业不愿更换。中国电力科学院配电研究所副主任韩筛根此前曾说,企业在做变压器替换的过程中将要一次性投入大量的初始资本,虽然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了因能源消耗而产生的成本,但资本回收期太长,导致用户不愿使用。

 

     记者发现,本次计划将充分利用现有财税优惠政策解决价格问题。计划要求,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利用各级财政资金实施配电变压器节能改造,加快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淘汰更新。

 

     并且计划提出将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引导高效节能变压器的生产。中央政府采购项目原则上应采用高效配电变压器,鼓励地方政府采购项目采用高效配电变压器

 

 

 

(责任编辑:曹梦圆 )
下一篇:

嘉宾云集:第三届(2025)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成型创新应用大会

上一篇:

2015湖南(长沙)国际电动车新能源汽车及充电站设施展览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