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内行 所以灵光
——访苏州压铸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新铃高级工程师
2014年12月8日,记者专程来到苏州,拜访了苏州压铸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段新铃高级工程师(依众人习惯,以下尊称其“段秘书长”)。尽管段秘书长人品居上,工作、特别是做行业服务工作业绩显赫而在铸造业界、尤其是在中国压铸界被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可他淡泊名利,行事低调,很少愿洽媒体。这次破例接受记者访谈,还靠中国铸造协会张立波常务副会长的大力推荐和给力安排,加之段秘书长与中国铸造协会之间长期建立的深厚情谊,进而对中铸协工作鼎力支持的结果。
本次专访,给记者印象最深、令笔者思考最多的是本文标题“因为内行,所以灵光”所涵盖的核心思想。其中“内行”不必解释,而“灵光”即指做事“效果好”。也就是说,内行,是把事情做好的必要条件。具体来说,即段秘书长之所以把压铸行业组织搞得那么有活力、有魅力、有功力…… 总之一个大写的“好”字!说到根本,就是因为他不啻一位谙熟压铸技术的专家、尤其是一位统帅行业组织的社会活动家、管理和引导压铸行业健康发展的技术与管理内行。
★ 学而优,奠定专业根基
段秘书长出生于1942年,1961年他才19岁,便已于南昌航空大学毕业步入了工作岗位。通常,19岁年龄的人或在读高中或刚进入大学,可见他要比同龄人早大学毕业走进社会四五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为减轻家庭生活负担(父亲是工人,全靠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能早点儿参加工作,他上学后几次成功跳级。而所以能顺利跳级,除天赋聪颖之外,全靠他读书求学时的刻苦付出。天道酬勤,因他全身心地投人知识海洋而令学业成绩格外优秀,成为所在学校的高材生。他进大学选择铸造专业,也是听说学铸造既有难度也有趣味,干铸造虽苦累却有挑战性。他恰是那种从不怕苦,更愿意面对挑战的人。
★ 干压铸,拼搏半个世纪
1961年,年轻、踌躇满志的铸造专业高材生——段新铃刚走上社会,便在沈阳117厂(兴新华电器)开始了压铸件的生产和工艺技术研究工作。他曾先后参与并成功地创造了“真空压铸”、“压铸涂料”、“压铸模具感应加热器”、“压铸机压力速度检测设备”及“布拉克系列压铸机安全保护机构”等一大批技术成果。
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1965年至1967年期间,年仅二十多岁的他,便被推举为压铸工艺技术工作主持人,参加了我国第一次压铸技术推广及经验总结活动:采用讲课、答疑、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全国主要压铸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堪称——年轻有为。
半个世纪以来,他瞄准压铸业发展方向,在企业长期从事航空、航天,尤其是军工系统的压铸件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工作,参与了“大三线”建设,主要负责生产技术规划设计、设备选定、厂房基建、工艺设计等工作,直至工厂投入生产。
他曾主持完成了“HB5012压铸件航标”的编制;参与研制新型高强铝合金ZL112和ZL113,并负责申报纳入了国标系列;担任“铸标委”委员,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由于工作业绩显著,他先后获得诸如“国家科技进步奖”、“航空部科技成果奖”和“市级科技成果奖”等近十项科技表彰殊荣。
基于深厚的技术工作功底,繁忙工作之余他笔耕不辍,撰写并出版《压铸点滴经验》、《金属压铸模结构图册》、《中外压铸标准对照手册》、《压铸件缺陷分析排除与防止》等一批学术著作。
★ 办协会,稳坐一把交椅
苏州压铸技术协会在国内、外压铸业界的知名度,可谓闻名遐迩、馨遥中外。而当人们谈及苏州压铸技术协会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到“段秘书长”。“苏州压铸协会”与“段秘书长”两者缺一不可地紧密关联在一起,不难发现,段秘书长为苏州压铸技术协会的成长壮大所做出的不菲贡献。
苏州压铸技术协会成立于1994年。在第一届理事会(1994—1999年)上,段新铃即被推举为理事长(法人代表),同时兼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1999—2005年)理事长(法人代表)为段新铃,同时兼任秘书长;第三届理事会(2005—2010年)段新铃为常务副理事长(法人代表)兼秘书长;第四届理事会(2010—2014年)段新铃为常务副理事长(法人代表)兼秘书长。以上,读者不难发现,人们称呼段新铃为“段秘书长”的缘由了吧!事实上,段新铃一直是苏州压铸技术协会的“大掌门”。
中铸协张会长常说“有为才有位”,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压铸行业协会“大掌门”这把交椅,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坐的,能稳坐在其上的人必须德、才兼备才行。其中,“德”要求的是做人正派、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不徇私情,群众威信极高,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被压铸业界同仁尊崇的段秘书长正是这样的君子;“才”要求的是明专业、懂技术、熟业务、善谋大略、骁勇征战,是不折不扣、同仁仰视的行业专家,学铸造、干压铸、驰骋压铸业五十余载且业绩不菲的段秘书长恰是这样的能人。“厚德+才厚”实乃段秘书长稳坐苏州压铸技术协会第一把交椅的基本原因。
★ 压铸界,堪称“及时雨”
在《水浒传》中,宋江由于仗义疏财、济世解困被人们尊崇为“及时雨”,又被众人推举为梁山反朝廷义军的大头领。借此类比,段秘书长因潜心想企业之所想、竭虑急企业之所急,身为压铸协会秘书长,一心想着如何服务好压铸企业,他带领一帮压铸业界专家,有求必应,常年奔走于各企业之间,不为名、不图利,为企业解决了数不清的技术、生产与管理难题,苏州压铸技术协会也因此而美名远播、越办越好,蜚声海内外。以上说到段秘书长与苏州压铸技术协会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称段秘书长为压铸业界“及时雨”,当属实至名归。以下,不妨从几个方面再具体地说一说。
其一,跑企业,排忧解难。
联系企业、服务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是专业技术性行业组织的基本属性和工作大方向。在段秘书长带领下,苏州压铸技术协会自建立迄今逾二十年,始终抱定服务企业的宗旨及大方向,从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入手,就近、组织条件适合、专业对口的专家前去现场及时处理,其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备受企业赞赏。目前,在段秘书长麾下,业已组成了有7826位业内各方面专家志愿加盟的服务团队,更炫彩的是,段秘书长作为一面旗帜,他本身就是专家队伍中的一员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高手。段秘书长之敬业、率先垂范,二十多年来为企业做全方位服务,从未拿过企业的一分钱,有时还要自己出路费,这是何等高的助人为乐、解困济世之境界啊!他们堪称协会工作者的榜样和旗帜。
其二,做培训,守实效关。
行业组织搞教育培训,各方面均有别于以学历教育为主旨的正规院校,所讲求的是“实效第一”,故而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材施教,所追求的是如何为教培对象带来立竿见影的实质性水平提升,因而最忌讳的是制造虚名、做表面文章,也即坚决唾弃“虚”、“假”、“空”。段秘书长搞教培,必先做广泛深入的行业调研和市场摸底,他总是亲自策划组织与实施。一般,苏州压铸技术协会每年做一到两次培训活动。由于是收费项目,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考虑,每次培训活动都要事先充分论证培训市场需求态势,遴选合适师资人员。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他们总是设身处地地为被培训学员的收获着想,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优选高水准培训专家,严格运行培训课目,严格要求学员,做事有始有终,苏州压铸技术协会的培训活动赢得了业界的颇佳口碑,理所当然地越办越好。
其三,办会议,精打细算。
行业组织举办会议是个常规项目,没有一家不在搞,而且是年年搞,越搞越多,可实效性和社会影响却良莠不齐。段秘书长告诉记者,他们办会总是设身处地为参会代表着想,反复精打细算,把收费压到最低点;特别是对于那些赞助会议的企业,则更是想到企业挣钱不易,一定要对得起人家。每次办会,段秘书长总要亲力亲为,从会议全过程的每一件小事入手,算了又算,笃行“花小钱办大事”原则,为节省每一分钱而绞尽脑汁。在会议内容上,也是精心筹划,竭力组织高水平的会议论文,让参会代表收获丰厚。通常,他们每年组织一次会议,参会人员一般不少于一百、多可达二百。开会时,代表可把图纸或铸件带来,当场解决问题;会议内容再多也总要安排一天进行现场答疑,为此,协会专家团队的所有专家都要到会尽传道解惑之责。由于会议恪守实效性,很受业界同仁青睐,会议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四,举展览,诚信为先。
改革开放以来,展会由于经济效益诱人,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办展可谓如雨后春笋,多得不得了!如众所知,举办展览的前提,首先必须有足够的参展商愿意到场,其次是必须众多的观众志愿前来参观,两者缺一不可。在段秘书长的亲自策划及组织下,苏州压铸技术协会每年或每两年举办一次专业压铸展会。他们举办展会的主旨是“互利双赢”,不是只把目光盯着挣钱,而是设法让参展商和观众满意,进而实现展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坚决避讳“一锤子买卖”现象!如同办会议一样,精心组织、精细实施各项展会进程,特别是与时俱进地组织压铸业的上、下游行业莅临展会,致使展会的效果越来越好。
★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是段新铃秘书长作为苏州压铸技术协会“大掌门”的一些可圈可点的作为。事实上,他的业绩不仅这些,囿于篇幅,只好管中窥豹了。说其“可圈可点”是因为:一方面,在当今社会风气被金钱、物欲严重污染了的环境中,能独善其身实在可叹可嘉;另一方面,段秘书长能把压铸协会这个行业组织做得这么成功,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因在于,他是压铸业界的行家里手!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正因为段秘书长是压铸业界内行,所以他才有资格做这个行业的“大掌门”,事实也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设想,如果段秘书长不谙压铸这一行,门外汉怎好摸清压铸业的底细,又怎能真正了解压铸企业需要什么内容的服务;倘若他言谈举止尽显外行,又有那个专家情愿聚集在他的麾下,听他指挥。他搞培训、会议、展览等活动又如何能策划得那么周密……
世上没有神仙。任何个人,学识、能力都是“有限公司”,谁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啥都会做。君不见,国之最顶层——“中共中央政治局”领导为了提升决策与执政能力都要经常组织集体学习,即请有关专家就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知识进行讲授,这种敢于直面自身不足、虚心求学的精神为国人树立了榜样。在人类社会中,专业数不胜数,行当千千万万。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内行,最好少发言,更不宜贸然染指。可现实中那些不自量力、大言不惭“无所不知”、不知深浅“洗脸盆扎猛子”之人屡见不鲜。诸如在中国轰动一时的“全民大炼钢铁”、“工农兵上大学”、“工人领导上层建筑”、“唱歌的当将军”…… 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给社会正义价值观蒙上的阴影等均应成为警醒那些“外行硬充内行”这一违背科学规律行为的警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某个事情,并不可耻,千万别装懂,装懂才可耻且势必坏事、害己。现实中,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应是所辖领域的内行。可即便内行,也不可能诸事皆通,遇有不懂的,请教明白人就行了,这便是凡属大领导都有智囊团的原因。可悲的是有些人偏要做“神仙”,不懂装懂,加之有居心叵测的下属谄媚,如言必称上司说话“高,高,就是高”、“十分重要”,过分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句顶一万句” ……人性弱点,稍有不慎,很容易被这恭维冲昏头脑而误入说错话、做错事的危途。
“因为内行,所以灵光”——这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可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越是简单的道理越容易被忽略——正所谓“小河沟里容易翻船”啊!当然,谁也不可能天生便内行,要做内行,只有如段秘书长那样靠勤奋求学与不辞辛苦地实践。作为内行,当仁不让,应大显身手;作为外行,多看少说,谨言慎行。为人处世,实实在在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