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珠三角工业机器人行业迎头赶上工业4 .0 3C成主攻方向

2015-01-22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进入2015年元月,机器人产业峰会一场接着一场。元月9日、15日、22日在珠海、深圳先后举办“海峰机器人——爱普生机器人技术研
  进入2015年元月,机器人产业峰会一场接着一场。元月9日、15日、22日在珠海、深圳先后举办“海峰机器人——爱普生机器人技术研讨会”、“Ofweek先进制造投资沙龙”、“2014高工机器人年会”,业界正共同思考和面对工业4 .0的“智造”时代。以3C产业为主,聚集大量低端制造业的珠三角,能否如富士康所推出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一样,实现升级换代,弯道超车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或许危险与机遇在以后的很多年内,都将同时存在。
  
  珠三角加速推进机器换人计划
  
  不管珠三角的企业家们是否愿意面对,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智造”时代已经开启。以工业机器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自动化生产,已在全球成为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
  
  作为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珠三角首当其冲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剧烈冲击。在“世界工厂”珠三角的车间,正悄然兴起一场工业机器人革命:搬运工、烧焊工、喷涂工等工种,正迅速被“机器人”取代。其背后重要的支撑逻辑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珠三角制造业正逐渐面临“用工荒”这个釜底抽薪的危机。
  
  在深圳一家大型电子秤生产厂家,记者看到的依然是诸多员工如同蜜蜂一样,密集扎堆在轰隆隆作响的车间里,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做重复简单的工作。
  
  而在深圳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的工厂车间中,南都记者看到的情况也类似。在无尘车间中,工人从头到脚都穿上严密的特质服装。在一个两平米左右的工位上,从早到晚,重复一两个简单的动作,每天上厕所的时间和次数都有严格的规定。
  
  “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珠三角用人成本每年都在上升。90后的新生代很少人愿意进入工厂。已经进工厂的新一代员工,流失率很严重,一些岗位的工作效率已经降低了一半。”雷柏科技副总邓邱伟称,“如果我们不是在生产线上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重新整合生产系统,把员工从3100人降低到1000人左右,我们春节前面临的问题将一样严重。珠三角用工紧缺会越来越明显,将来面临的很可能是有订单,却没有工人来生产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首个拐点,劳动年龄人口在多年增长后首次下降,人数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下降0 .6%。
  
  研报指出:在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 .17亿人,2015年老年人将达2 .21亿人,2050年上升至总人口的1/3,有4.5亿人。和改革开放初期每年新增1000多万劳动力不同的是,未来在总人口不变的前提下,中国每年减少300万-500万的劳动力将成为中长期趋势。
  
  珠三角作为全国劳动力输入最多的地区之一,制造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与此同时,珠三角各城市的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纷纷出炉。2014年,被认为是广东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里程碑。2014年4月15日,广州通过《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要打造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年产10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规模,培育1~2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百亿元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打造2~3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2014年12月29日,广州市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其中透露,到2017年,广州6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相比此前部署的50%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而广东其他城市也纷纷出台机器代人计划。日前,《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及《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其中指出:7年安排35亿,建设2-3个机器人产业园。
  
  2014年7月,佛山顺德区政府发布“机器代人”计划,鼓励家电、机械、家具等10个行业制造型企业通过智能装备、成套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改造更新技术装备和设备,单个企业补贴额最高为100万元。
  
  2014年8月,东莞也出台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提出,东莞到2016年将争取完成相关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推动东莞全市一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对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设备租赁等方式购买“机器换人”设备和技术的,将按照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事后奖励或贴息支持。2014年10月,佛山市也提出,对采购使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传统制造企业,给予每台1万元的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015年1月6日下午,广东省长朱小丹率队到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调研,研究推进广东省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当时朱小丹指出,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相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广东省正抓紧制订全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抢抓“机器换人”的时间窗口期,大力支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快发展。
  
  机器人行业迎头赶上工业4 .0
  
  对人工成本逐渐上涨的问题,雷柏科技副总邓邱伟分析称:德国同样劳动力资源紧张,人工成本高,但是德国制造至今依然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德国实现了生产高度的智能自动化。
  
  目前,德国正在构建工业4.0作为德国的国家战略。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双方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并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
  
  根据德国版“工业4.0”的描绘,在现代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成熟后,现有工厂将能够通过工业互联网把供应链、生产过程和仓储物流智能连接起来,真正使生产过程全自动化,产品个性化,前端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后端仓储物流管理智能化。人类进入智能制造时代。
  
  业内人士对此多解读为,“工业4 .0”是人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典型特征是工业机器人组成的硬件物理系统和物联网和互联网组成的信息系统融合。而前三次的工业革命分别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也分别将生产从1.0带入到了2.0和3.0。
  
  在中国迎头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时,实际上一场工业机器人风暴已经在广东制造业中掀起。据全球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介绍,在广东,工业机器人在产业方面的应用其实早已开始。近几年,随着广东产业升级的推进,工业机器人进驻工厂呈现加速态势。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广东省内两大制造业城市佛山和东莞同时抛出“机器换人”计划。深圳富士康则早就提出并开出实行“百万机器人计划”,雷柏科技等在2012年搬入新产房,大量引入工业机器人,将员工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并开始对外界输出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东莞有关部门2014年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东莞有66%的企业投入资金开展“机器换人”工作,92%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或准备开展。已经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有49%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10%以上,20%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30%以上。
  
  不仅跨国企业,大型企业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也在迅速增加,中小型企业的工厂里,也出现了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表示,现在一些码垛、搬运、抛光打磨等机器人进入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工厂里。这些工艺简单的工业机器人价格较为便宜,数十万便可买到。
  
  半个月前,美的集团工业机器人的一家供货商广东嘉腾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友在一次签约仪式上介绍,嘉腾与美的集团的合作已长达四年,仅自己一家公司就向美的提供了400多台相关工业机器人装备
  
  不仅在家电行业,佛山的陶瓷行业也正在掀起一场工业机器人武装生产线的浪潮。顺德区乐华陶瓷旗下的法恩莎洁具工厂去年花数千万买来一条陶瓷喷釉机器人生产线。如今,一个工人就掌控着整条机器人生产线。
  
  “咔咔、咔咔、咔咔”,5台机器人工作1分钟,8个马桶素
(责任编辑:江涛 )
下一篇:

嘉宾云集:第三届(2025)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成型创新应用大会

上一篇:

东莞机器人:从“换机器人”到“造机器人”华丽转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