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逐渐得到中国企业认可

2014-03-07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据报道,从今年的最新情况来看,深圳富士康厂区部分一线生产岗位上,机器人(手)操作代替人工操作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机器人在

  据报道,从今年的最新情况来看,深圳富士康厂区部分一线生产岗位上,机器人(手)操作代替人工操作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机器人在整个企业的使用数量仍在增加。另有消息称,富士康将与谷歌进行合作,研发用于产品组装的机器人

  谈及智能制造,不得不提起工业机器人。在这方面,有制造业企业早已进行探索。

  据报道,从今年的最新情况来看,深圳富士康厂区部分一线生产岗位上,机器人(手)操作代替人工操作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机器人在整个企业的使用数量仍在增加。另有消息称,富士康将与谷歌进行合作,研发用于产品组装的机器人

  将目光投向“机器人战略”等智能制造的不仅有富士康。面对当前人力成本上升以及“用工荒”等问题,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已开始考虑智能化升级,智能制造也在逐渐得到中国企业的认可。

  不过,在德勤中国制造业主管合伙人董伟龙看来,“中国制造业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智能制造的需求:中国制造业高端生产所需的零部件与产品依赖进口,国内生产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对高端的智能装备需求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而长期以来,较为低廉的人力成本形成成本洼地,企业使用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动力不足。”

  “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意识到智能应用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建立和加强有关智能制造应用体系的战略思维和规划,市场需求也会逐步释放。”董伟龙说。

  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工业机器人行业,未来也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年新增工业机器人供给量将超过1.5万台,年增长速度在50%以上。到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年供应量将超过两万台,保有量将会在13万台以上。

  相较于西方国家竞争企业,中国智能设备制造企业拥有占据绝对优势的产品价格,调研显示,77%的智能应用企业认为国内企业的产品价格低或者性价比高。

  但是,这也面临着包括人才、核心技术和产业配套在内的艰巨挑战,政策支持力度与企业需求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落差。相关调查也显示,智能设备应用企业普遍对国内的设备供应商评价不高。另外,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智能制造商业软环境亟待改善的方面。

(责任编辑:刘新君 )
下一篇:

永茂泰:拟4.5亿元投建墨西哥汽车零部件智造基地

上一篇:

锁具市场发展利润下滑 行业整合之路势在必行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