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钢铁业就是下一个。2013年以来,国内兴起一股钢铁电商热,成为钢铁业低谷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钢铁电商的意义并不是为钢厂增加一个销售渠道这么简单,而将从物流、金融等环节重塑钢铁业的发展环境。目前,仅主管部门跟踪的钢铁电商已达到30多家,未来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洗牌阶段。
“2013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进入重要的临界点和爆发点。在这10万亿元总量中,B2B(企业间)业务约8万亿元,远超大红大紫的B2C业务。”模具联盟网CEO罗百辉指出,钢铁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B2B电商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13年钢铁电商异军突起,目前,主管部门跟踪的钢铁电商超过30家,按出身主要分为三类:钢铁企业如宝钢办的上海钢铁交易中心、互联网企业如上海钢联办的钢银电子商务、中间流通商如西本新干线办的电商平台等。
罗百辉表示,钢铁电商的发展速度超出外界预期。宝钢发起的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成立半年来,交易量已突破百万吨,交易额达到45亿元。在宝钢股份最新规划的未来发展“一体两翼”中,电子商务是其中的重要一翼。
上海钢联旗下的钢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其钢材日成交量首次突破万吨。近日,上海钢联公告称对钢银电商增资扩股1亿元至2.5亿元,同时引入管理层入股,显示出做大电商平台的决心。
立足于华南的欧浦钢网目前IPO已获批,即将登陆中小板。欧浦钢网拟募集资金5.4亿元,计划投入到钢铁仓储中心、加工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3个建设项目。由此来看,钢铁电商不仅是钢铁业内的热点,也是资本市场上的卖点。
作为大宗物资,钢铁交易额动辄上百万元,从传统的视角看电商化比较难。但为什么钢铁电商在2013年呈风起云涌的态势?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困境的倒逼。2008年国内钢价的最大波幅达到2550元/吨,2010年为960元/吨,2013年为690元/吨。钢价波幅不断收窄,使得贸易商赚取价差的盈利模式一去不复返,钢铁业传统的多级销售体系迅速崩溃,搞服务、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新的选择。
市场高峰时,一吨钢能挣上千元,而目前一吨钢几十元的微利是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减少销售层级、降低流通成本是必然趋势,而这正是电商的长处。深圳市金联合五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孝刚表示,以往流通成本能够占到钢价的20%,钢厂要想不亏,肯定要向流通环节动刀。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钢材,目前是免费的,这对钢厂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模具联盟网CEO罗百辉认为,钢铁电商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不再需要太多的业务人员出去跑客户。二是提高货物流转效率,能让更多的客户轻松获取企业的资源,缩短开发客户的周期。
此外,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钢贸商跑路事件给了钢铁流通业沉重的打击。这件事情虽然糟得很,但对推动电子商务却是好得很,钢铁电商在信息化时代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物流和金融成钢铁电商竞争发力点
和其他领域一样,目前多数钢铁电商走的也是免费模式。通过免费撮合钢厂、贸易商和用户在网上交易,迅速扩大客流量,进而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有钢铁电商放言,在风险投资的支撑下,已经做好了亏损3到5年的准备。在罗百辉看来,用户规模固然重要,但钢铁电商要想办好,提供物流和金融方面的专业服务必不可少。比如物流方面,近年来屡发的钢贸商跑路事件显示出物流监管的脆弱。电商平台需要加强对物权的控制,避免仓单重复质押或空单质押现象。据了解,上海钢联已经联合上海工商联钢贸商会共同发起了上海钢材仓储诚信联盟,将钢材仓储管理企业的库存数据、质押数据和出入库数据公开化、透明化,推动钢贸市场重回良性循环。
钢铁电商还必须有较强的金融保障能力,通过对在线交易数据的分析,帮助银行向会员提供融资服务。罗百辉亦指出,我国每年的钢铁交易金额达到上万亿元,电商介入金融服务环节,相当于银行柜台前移,能够有效控制贷款风险。同时也帮助部分钢贸商降低了融资成本,这种“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潜力巨大。
日前,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中,16个钢铁项目入选。由此看来,钢铁电商的热情还在扩散。在罗百辉看来,钢铁电商目前尚处于“春秋”时代,未来会走向“战国”时代。“也许五年后,这个行业只剩下5家电商平台,活下来的将经过市场的严格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