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啸”是经济泡沬的一个总爆发,期间出现了美国次贷危机、部份信贷机构面临倒闭,投资者信心尽失、市场调节失衡等严重问题,结果大部份市场需求出现萎缩,经济一时间出现大幅度的下跌。为了回复投资者的信心,各国均陆续在2008年底推出“救市”政策,由政府投入资源以刺激经济,及挽救部份陷於水深火热的传统企业。这些措施在实行一年後,在部份市场的确起了振奋作用,但同时亦带来了一些需要政府及产业共同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困难之下,经营者意识到只有开拓更多市场,加强研发和转型,鼓励教育及提升效率,才能尽快走出危机。
美国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处於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风眼之中,在2009年仍未能完全走出困局。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後出台的挽救经济计划,出动接近8,000亿美元刺激经济,但效果未如理想。现时美国政府仍背负庞大的预算赤字及国债,失业率自2007年年尾(当时约5%)一直急升到现时约10%。由於对前景信心不足,购买意欲下降,美国人的储蓄率急升到近15年新高(6.9%),消费疲弱,借贷亦越来越困难,影响全球更多地区的进出口。
据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提供本刊的数据显示(见下表),自2008年第4季度起树脂和塑机的进出口大幅减少,迄今仍未回复到“金融海啸”前的水平,树脂出口的爬升在去年下半年则较为明显。相比之下制品及模具的表现持平。由於机械的跌势比较滞後,在2009年第1季才出现明显滑坡,之後缓缓下跌,暂未见有显着回升象。
2008~09年1~11月美国树脂及塑胶制品贸易出口值
值得关注的还包括美国的汽车工业。汽车行业一直是美国制造工业的桥头堡,关系到多个包括塑料在内的行业。但近2年美国汽车市场的萎缩已是路人皆见,在2009年更失落最大市场的王者地位,让中国迎头赶上。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字,2009年中国销车1,360万辆,年比上升达到惊人的46%,相比之下,美国去年仅售出约1,040万辆汽车,与2008年比较下跌21%。最新消息指政府已同意提供约1.87亿美元的资助予汽车公司,发展高能源效益的重型汽车及房车。此外约1亿美元的资金将投入对抗行业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创造更多职位并用以推动其他洁净能源汽车的发展。
2008~2009年1~11月美国塑机及模具贸易出口值
欧洲
欧洲亦是“金融海啸”之下另一个“重灾区”。欧洲塑料和橡胶工业机械制造商协会(EUROMAP)秘书长Thorsten Kümann向本刊表示,2009年其会员国取得的新订单收入,遭遇显着下跌,此外,使用的产能亦比往年为低。
所有主要应用行业在欧洲均受到经济影响,汽车业更首当其冲,需求急剧下降。建造业的消费需求除了保温材料之外仍然疲弱,尽管消费性包装发展较工业包装为佳,但整体发展仍然向下,除了医疗应用,它是逆市中可维持增长的一个行业。
欧洲橡塑机械的大部份出口市场持续低迷,去年秋季协会预测2009年整体生产将下降约22%,整个EUROMAP的生产总值因此将减少至136亿欧元。根据德国及意大利塑机生产商提供的官方数字,他们的平均出口下跌35%。
Kümann续说,所有EUROMAP会员国的订单跌势在2009年第四季终於稳定下来。新订单的数目与2008年低潮时比较,有回升的迹象。
现时橡塑加工工业均认为经营行情在逐步好转,市场对橡塑机械的需求慢慢地回升。EUROMAP期望这个上升的趋势将一直维持下去,令行业可最迟在2010年K展(10月27日至11月3日)举行之前回复状态过来。
意大利塑料橡胶机械及模具制造商协会(ASSOCOMPLAST)就去年的塑机贸易状况,为本刊提供了一些数据引援(见下图)。去年意大利橡塑机械工业的产值及出口值分别下跌24%及27%。该协会估计全年总产值将达到32亿欧元,出口与进口差额仍能保持正数,约为13.5亿欧元。据协会表示,行业相信2010的数据表现应该比去年更进一步,但难以寄望产值及出口值可突破2007-08年的佳绩。
高端的学术研究是欧洲塑料业长期处於行业顶尖的原因,在危机之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抵受得住经济冷峰。资助科研就是欧洲国家奥地利发展塑料业的方法之一。
上奥地利邦(Upper Austria)一直掌握着奥地利塑料行业的命脉,当地设有约220间经营塑料行业的中小型企业。该邦政府在2007~2011年资助了近2200万欧元,发展与塑料业有关的研究及教育基建。位於该邦首府Linz的Johannes Kepler大学,在2009年冬季学期开始提供专门研究塑料作为新物料的学士及硕士课程,希望可为奥地利的塑料行业提供高质素的“新血”。该课程更与着名企业如北欧化工(Borealis)等进行协作,为训练更多行业人才而努力。
中国
中国近年的经济增长,都由强劲的出口所带动,但由於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之下的不景气,欧美市场需求减少,令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出现冲击。从全年来看,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此外,中国的经济发展仍面对多个难题:如人民币升值、生产成本骤升、保护主义抬头、本土消费较弱及资产泡沫等等。
与中国橡塑料工业同步前进,“国际橡塑展”多年来一直为中国企业提供机会考察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橡塑加工技术。对於中国橡塑业以至“金融海啸”後的经济发展,展会主办方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裕伦有非常深刻的体会。朱裕伦表示,早在“金融海啸”爆发之前,中国政府已就经济过份侧重出口,因此付出高昂社会成本等问题,作出针对性的措施。如推行新劳动法、鼓励产业进行升值转型、减慢出口、容许低档的技术转移海外等等。
本来这些改变在“金融海啸”来临之前已经开始运作,但美国及全球经济在2008年突然猛缩,令出口大幅下跌,打乱了整个部署。在这个紧急关头,中国政府的充足准备让国家渡过了经济难关—早在2007年中国政府果断地抽紧银根,累积国富;在“金融海啸”爆发之後又适当地放松银根,让资金流动率增加。
不过,朱裕伦亦指出目前的经济情况仍然存在隐忧,他表示:2009年首季的增长差不多都靠政府推动。在“金融海啸”爆发後推出的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在大量的基建开动下不错延续了增长,但国家本来是要抑止产能过剩的,现在反而在需求还未追上来的时候冲产能。
由於海外的资金不少都涌入中国的投资炒卖市场,加上多项大型基建,虽然带动了产业链发展,但也出现通胀的忧虑。为了避免过份倾侧,中国政府锐意刺激内需,但由於中国的人口庞大,较难改变一贯的消费模式,加上中国人崇尚节俭的美德,理财审慎,不容易随便增加消费。
朱裕伦指出:“各国都看中中国会成为危机後第一个爬上来的经济体系,但中国不能解决全球的经济问题,她本身的问题也有很多需要急切解决的。在‘金融海啸’後,中国意识到海外市场不景,就要自己打拼,如近年的‘家电下乡’及鼓励汽车业的政策,就是‘自救’的最佳例子。”
EUROMAP秘书长Thorsten Kümann同时评估了中国作为新兴塑机生产国的市场形势。他表示中国一向具备低成本生产的条件,但这个优势已不如过往明显,相对之下中国的消费者对产品质素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中国对环境保护及改善生活的意识亦不断地提升。Kümann表示“持续性”及能源问题在中国的讨论相当活跃,橡塑业对这些议题更非常重视,在这方面欧洲的厂商将可以凭藉其经验,与中国继续创造更多合作机会。
总结
综观全球的塑料市场,较普遍的共识是市场的回复较预期为快,大部份市场在2009年中已渡过最低点。在欧美等发展成熟的市场,2008~09年间的下跌非常显着;在上升中的市场如亚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等都受到需求下跌影响,不能持续以往双位数字的增长。在2010年,多个位於中东地区,规划中的产能扩充能否如期进行,以及已发展国家消费者信心能否尽快回复,将会是塑料行业复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