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中国制造业自动化趋势渐明 谁是机器人产业的掌控者?

2013-12-07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2011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提出三年内用百万机器人替代工人的计划。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通俗说法。在劳动力成本上升

  2011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提出三年内用百万机器人替代工人的计划。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通俗说法。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趋势渐明。

  对相关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大机会。今年10月,自动化控制巨头、日本企业欧姆龙集团在北京举办自动化技术综合展,展示了很多种类的机器人,以及各种智能系统。

  欧姆龙集团首席执行官山田义仁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有三个趋势:一是引进先进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线全自动化;二是低成本自动化,用人工和机器匹配实现产业升级;三是能源管理之后的自动化。

  这些都是欧姆龙的商机。山田义仁说,中国市场“实在太有魅力”。当然,中国不少机器人制造企业、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早已开始行动,各地的机器人产业园也纷纷开园。

  山田义仁说,对欧姆龙来说,这不是挑战,是机会。他说,富士康引入100万机器人,并不意味着生产就实现自动化了。“还需要对生产线进行全程监控的传感器和对机器人进行控制的控制程序,而欧姆龙就是一家专注于传感与控制技术的企业。”山田义仁说,正是欧姆龙和富士康在携手打造富士康生产线的自动化工程。

  在传感与控制技术方面,欧姆龙掌握着不少核心技术。或许,欧姆龙这样的公司才是机器人产业的掌控者。

  近些年,日本家电企业索尼、东芝等节节败退,不少研究者因而认为,日本企业对产品精细化的追求在模拟时代很有竞争力,但这个优势在数字时代已经不适用了。

  事实也许并非完全如此。以家电业为例,占彩电整机成本55%以上的面板产业,赚钱的还是日本企业。一位面板行业的人士说,制造面板的玻璃基板和彩色滤光片目前主要来自日本。如果一条8代线能产生30亿元利润,一开始就会被日本企业拿走15亿元。

  日企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田间的精进”,对中国企业来说或许早就该“适用”了。

(责任编辑:曹丽红 )
下一篇:

嘉宾云集:第三届(2025)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成型创新应用大会

上一篇:

汽车模具是我国模具市场的重中之重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