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处于组织形式变革期、第三次工业革命酝酿期,在这个关键时刻,很多新兴产业都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工业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有望成为“主力军”。此外,日本机器人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蛋糕”将达到每年500亿美元的规模,将是现在市场规模的10倍。
机器人对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都有重要作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在华为、中兴这类高科技企业大量使用,也正在改变建筑、采矿等传统产业的生态。在上海,当地一家大型建筑企业就联手高校,研发生产了高空焊接机器人等四五种专用工程机器人,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施工危险,又确保了建筑工程质量。
机器人的投产使用,可将目前的人力资源转移到具备更高附加值的岗位上,这也符合将我国“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的大目标。机器人将取代许多简单繁重甚至危险的低端劳动岗位,同时又将创造许多更需要创新精神的高端技术职位。年轻人将从生产线上大量解放出来,学习操控机器人软件、应用和维修,变为机器人的应用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
从国内来看,比亚迪、富士康均已经大规模投入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据IFR预计,中国将会在2014年成为工业机器人拥有量最大的市场,而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基本上被外资品牌抢滩,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少之又少。民族工业机器人企业如何把握国内市场发展机遇,品牌影响力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