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家未来将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该信息旋即成为各行各业重点解读的对象。
众所周知,产学研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优势,弥补企业自主研发的短板。在这方面,东莞横沥镇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及所取得的成绩,颇具代表性。今日,该镇与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6个单位共同建设的“东莞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将隆重揭牌,一批模具领域知名专家也将进驻横沥。
据悉,这是东莞市首个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投资额达2.08亿元,建设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10大子中心,并有众多相关企业参与其中。
融通产业要素打造模具产业基地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广东的产学研发展之路一直备受外界瞩目,早在2010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评价广东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时曾指出,要把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与广东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的广东新高点。
而不久前,东莞市委、市政府也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意见》等“1+4”系列利好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横沥模具的发展被寄予厚望。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横沥镇调研时,要求该镇在做强模具产业上出谋划策,“做专做精做强”。
针对徐建华的期许,横沥镇党委政府提出“做强产业、有税经济、主动对接”三大发展思路,明确了建设模具强镇的目标,并将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末,把横沥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广东省转型升级的示范镇区和华南地区模具产业总部基地。
而今日成立的“协同创新中心”将建立起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平台体系,包括模具制造装备、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应用、检测与生产等产业链环节的技术研发等环节,解决模具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试验等方面遇到的困难。
该平台在集聚国内模具技术、人才和设备等资源基础上,将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工程化技术研发、多技术集成、产学研联盟等优势,发挥高校模具技术的核心技术优势,与企业需求对接、产学研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为东莞及珠三角地区模具企业的技术提升、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有力支撑,形成模具产业聚集区。
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力促“校企互补”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横沥镇在推动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积极推进“产业与科技融合、产业与金融融合、产业与人才融合”等“四要素三融合”的发展,为模具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今年以来,横沥镇积极响应东莞市委、市政府“三重”项目建设的指示精神,由该镇主要领导率队拜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国内重点高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据介绍,该镇将针对东莞模具制造业实际需求,与6个共建单位建设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10大子中心,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及转移转化、模具先进装备样机研发等7大重点任务,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系列关键问题。
这10大子中心包括材料塑性成形技术中心、模具检测技术中心等。
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说,“协同创新中心”将立足横沥,辐射东莞及珠三角,通过人才、技术的聚集,建成覆盖模具产业链条的高新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在重点发展的汽车模具制造、模具原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模具装备制造业等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相关科技成果从创意到商业化生产及产品销售整个过程的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