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认为是暴利行业之一的钢贸行业已经步入微利、甚至负利的时代。由于钢材市场价格仍在持续下跌,卖货亏,不卖货更亏,成为眼下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真实写照。当长久以来的产能过剩遇到需求低迷,钢铁行业的库存高得让人有些触目惊心。高库存的背后,则是钢铁行业销售量和价格的齐跌,整个行业迟迟未能走出“极寒冬季”。
原本,4月应该是钢铁行业传统消售旺季,也是库存下降最快的时期,但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钢材社会库存高达1678万吨,较去年同期高出137万吨;进入5月后,全国主要钢材品种社会库存总量仍高达1672.3万吨,去库存速度明显减弱,销售压力较大。
从外部环境而言,我国钢铁行业原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而世界三大铁矿石公司垄断原料价格,致使利润高度向资源聚集。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间不得不采取恶性降价竞争的销售策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库存消耗缓慢与下游需求疲弱有很大关系。下游主要用钢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制造业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更令人忧心的是,面对海量库存,中国钢铁行业“越亏越产”的怪圈仍在继续。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4月上旬,国内粗钢产能创新高,日产量达到203.08万吨,比2011年平均日产水平增长8.9%。而到5月上旬,国内粗钢日产量更是创出历史新高。
对于钢铁贸易商来说,现在订货很少,他们都在等待钢厂补差、返利,“如果价格倒挂持续太久,钢贸商是撑不住的。”但即便如此,钢贸商也并不能由此止亏。“钢材库存下不去,钢市价格就上不来。”一位不愿具名的钢企高管表示。部分钢厂一周甚至3-4次下调出厂价。据报告显示,经过持续的下探之后,部分建筑钢品种的价格已接近前期低点,钢厂对后期市场的态度主要也以看跌为主。
传统钢贸商的盈利方式主要有四种,即:囤货,依靠行情价差赚钱;代理,通过出厂价格和市场价格价差以及拿钢厂补差返利赚钱;三是搬砖头,依靠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来赚取价差;四是融资贸易,低成本融资,或另投其他行业,或转借出去盈利。
除了价格倒挂,钢贸商还要面临各个钢厂的压力,多数钢厂现在也是亏本生产,钱不到位不让提货。但如今的钢贸企业,资金筹措已经大不如前。据悉,各大银行均严控了对钢贸企业的融资审批,担保公司也对钢贸商敬而远之。由于钢厂也在亏损,钢贸商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灵。市场价永远低于出厂价,加之信息逐渐透明,做代理和搬砖头的方式也不能赚钱。此外,由于钢铁行业尤其是钢贸行业属于信贷高危区,融资难度不断增加,钢材融资蓄水池功能也大为降低。选择继续留在钢贸行业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但他们没有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