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2012年我国压铸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分析

2012-04-12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压铸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工业之一,一直以来与汽车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压铸市场的急遽扩大,并赋
压铸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工业之一,一直以来与汽车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压铸市场的急遽扩大,并赋予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今,随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压铸件也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压铸行业结构正发生巨大变化。压铸件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到相当多的产品领域和工业门类。而在所有这些应用中,若以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要求之严,品质之高以及金属材料用量之大等多方面综合而论,则应首推汽车工业。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长期以来,汽车工业稳居压铸工业的最大市场,过去五年汽车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4%,从2000年的200万辆到2010年的1800万辆。汽车铸件的产量达到1148万吨。预估,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4300万辆。由此,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也拉动压铸工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期。
  
  压铸件在汽车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压铸件市场中,汽车工业的用量所占份额极其可观,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自20世纪末起至21世纪初期,全球压铸件总量中供向汽车工业部分的占比约在48~80%之间。澳大利亚占80%、日本占79%、西班牙65%、中国64.5%(含汽车和摩托车)、德国61%、印度60%、加拿大49%、美国48%等等。而据近年的报导,美国的这一比例已上升至75%左右。
  
  汽车工业采用压铸件有如此巨大的份额,足见其在压铸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就中国而言,近年来这一比例则保持在65~75%之间(含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单就汽车部分来看,这一比例还显示出逐年大幅度上升的态势。至于压铸件在每辆汽车中的用量,据报导(以美国资料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通常每辆轿车整车重量平均(因车种不同)在1315~1542Kg的范围(资料仅作比较用),此后则逐年递减。若以每辆轿车中铝合金铸件的用量来说,则是逐步增加,1980年平均每辆车34Kg,1990年68kg,到2000年已增至111.3kg,2009年达到157kg,其中铝合金压铸件则占到全部铝铸件的65%以上。此外,汽车上除了铝合金压铸件以外,还采用了锌-合金、镁合金和铜合金压铸件,由此,每辆汽车中压铸件的用量可想而知。
  
  回顾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在各种零部件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压铸零件的采用,尤其是复杂、大型、重要的零件,通常都列为重大研究课题。这不仅说明了压铸工业在这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凸显出,压铸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汽车工业为依托的。换言之,压铸工业是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工业之一。当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高性能、低污染、低耗能等方面。汽车降低能耗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改进动力系统;二是减轻汽车重量,即汽车轻量化。而实现轻量化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改用轻质材料来制造汽车零部件。
  
  在20世纪70年代,用铝合金铸件(含各种铸造方法)代替铸铁件是最佳选择,“以铝代铁”的口号一度盛行。当时的汽车制造业发现,在各种铝合金铸件中,压铸件应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于是,采用铝合金压铸件作为汽车重要的零部件的做法,风靡各国。之后,随欧美各国排放法规的逐渐紧缩,节能、减排对汽车制造业的要求愈来愈高。此时,寻找比铝合金压铸件更轻的材料来制作汽车重要零部件,成为研发方向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近十余年来,汽车工业中的领先制造商提出了采用镁合金制造零件的设想,并已取得一定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压铸工业中开发及创新的一些高新技术,大多都围绕汽车工业的高新要求而展开,包括:动力、传动、转向、车体、构架、装饰、仪表等各种系统上的各种要求的零件,这些零件有的是结构件、受力件、安全件,也有装饰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诸如:用铝合金390的整套压铸技术,压铸出全铝汽缸体,摒弃了原来铝合金压铸汽缸体中缸筒内铸入铸铁套的方法;采用超低含铁量的新的铝合金SF36制造汽车车体构架连接件,改变了车体的传统制造方法。用钛铝合金(TiAl)压铸汽车气门阀,开辟了钛合金的压铸技术新领域;铝合金压铸的柴油发动机壳体近年来已经问世,这是压铸件进入柴油发动机领域的前奏。
  
  在通过镁合金压铸实现汽车减重方面,已达到一定成效,形成了当前的一些研究热点及主要研发方向。比如,在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中采用镁合金压铸件,使镁合金压铸件在汽车工业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应用。但应指出的是,关于镁合金压铸,在考虑用镁合金代替其它合金、材料、生产零件时,首先应对这种材料的特性有所了解,不能盲目行事,而且生产时,应切实注意安全环保等事宜。
  
  又如,研制各种解决气孔的工艺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真空压铸、ACRAD压铸、充氧压铸、匀加速的慢压射技术、局部加压技术等;更有挤压铸造和半固态成型(含流变成型与触变成型)等技术。所有这些,无疑给压铸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而使得具备高强度、高致密、可热处理、可焊接等特性的压铸零件的获取成为可能。
  
  加之近年来,计算器仿真技术在压铸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更令压铸方法如虎添翼,不断拓宽压铸件的应用范畴。凡此种种,多数都是首先以汽车零件的需要为突破口的,这充分体现出,压铸工艺方法在不断满足汽车零件制造的各种新要求方面,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电池车(又称“混合动力车”)的加速开发已成为汽车工业的一大热点。据有关资料分析,虽然该类型车的制造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铸造技术获得应用的范畴,但这种车型的零部件设计还是得采用压铸件,并不会过多冲击汽车工业中的压铸件市场。
  
  中国压铸工业前景远大
  
  压铸工业的市场领域大致包括汽车及交通工具等。中国压铸件产量呈现逐年攀升的势头,这从表1可以直观地体现出来,2001年至2007年这7年内,年均增长率达13.25%。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增长率有望保持在同等水平。
  
  当前正值我国汽车工业处在高速增长期,规模效应开始呈现。压铸工业与汽车工业的关联度,主要集中于轿车的生产上。2004年中国轿车产量达231.7万辆,占当年汽车总产量45.7%。到2007年,这一比例飙升至53.2%,轿车年产量高达472.66万辆。可见,中国汽车工业的这种结构性改变,赋予了压铸工业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压铸生产的工业结构出现了根本改变,一些压铸企业经历了联合、兼并、改组,甚至有的倒闭,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将压铸生产移师海外,另设工厂。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美国国内压铸企业数量逐年递减,但压铸件的需求量并未下降,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需求反而有所增加。为满足此需求,该国或通过在海外设厂生产压铸件,或是向海外采购,其地域目标则主要集中在南美、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一带。其它一些国家都存在相似倾向和举动。据国外传媒报导,汽车工业的一些国际巨头明确表示,有意从中国购买汽车零件、部件和整车。金模网报导,提及海外采购方要从中国购入汽车零部件,金额从数亿至几十亿美元不等。这一全球范围的举动,必然为压铸工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铝合金轮毂供应约占美国市场的40%,我国“十一五”计划末汽车铝合金轮毂的生产和出口均呈加速增长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压铸企业获得ISO9000、QS9000、ISO/TS16949以及ISO14000等国际认证的工作不但十分重要,也是我国压铸企业在管理上升级、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拿不到必要的认证,是很难获得好订单的
  
  中国压铸工业发展动向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齐头并进,与其紧密关联的压铸工业定会产生巨大变化,其中又以工业结构和技术趋向这两个方面的改变与进步为显着特征。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分析,在工业结构方面,专业压铸厂的数量必将增多且规模逐步加大,有的还会延伸其后续加工服务;压铸企业则呈出相互合并、联合、依附的趋势;合资、外资、合营、合股等形式的压铸企业将会增加;一部分压铸厂会考虑加入舰队式的采购公司,成为供货商/制造商/承包商组成的集约化成套公司中的一员。此外,很多零部件供货商也将自行设立压铸厂。
  
  如从技术趋向上看,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压铸填充过程在理论上将逐步提高,在实践上也将不断升华;压铸工艺参数的检测技术将不断普及和提高;压铸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逐步完善,并日益普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大型压铸件的工艺技术逐步成熟;真空压铸的采用,进一步扩大压铸件的应用领域;模具型腔的材料有重大的进步,新的钢种有所进展;镁合金压铸件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快速原型模样设计的运用成为新的热点;新的合金品种及其符合材料为压铸件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半固态金属成型技术将有新的突破;挤压铸造将扩大压铸件的应用领域;压铸单元的完整培植将成为压铸生产的主要模式。
  
  我国的压铸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初具规模,不过,罗百辉指出,我国压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压铸产业已经成为不可回转的趋势,我国压铸产业怎样在未来的发展中把握住机遇决定着压铸业发展的命运,首先,国内压铸企业应该大力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的调整压铸产业结构,把建设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发展的目标。其次,要积极的拓宽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引进相近技术和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抓住机遇,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跃升,汽车零部件的压铸件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压铸工业应在以此为契机的同时,全面拓展其它工业门类的压铸件市场领域,为开创中国压铸工业的飞速发展时代而努力。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长盈精密2024年年报,实现营收169.34亿元

上一篇:

4月12日闻喜镁锭市场价格行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