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吉利汽车:品牌应避免非“吉”非“沃”

2012-03-16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吉利与沃尔沃技术转移与合作事项签订协议。协议是在沃尔沃总裁雅克比所称“中国是沃尔沃的第二家乡”的认知下
    吉利与沃尔沃技术转移与合作事项签订协议。协议是在沃尔沃总裁雅克比所称“中国是沃尔沃的第二家乡”的认知下签订的。沃尔沃和吉利之间的技术交流当然对吉利豪华汽车的发展有所助益。两家企业还将在小型汽车和电动汽车以及电动车、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领域展开联合研发。

    吉利将与沃尔沃之间广泛和紧密的技术交流视为一项战略性举措,认为此举将有利于促进集团内部的真正融合,能够发挥最佳协同效应。做为两家企业合作的载体,吉利和沃尔沃按股比1:1成立的合资公司也将于2012年正式开始运营。合资公司除了计划生产沃尔沃品牌的汽车,还负有包括环保节能汽车技术在内的研发重任。

    从“做老百姓都买得起的好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吉利需要跨越的不仅仅是产品品质。汽车承载着品牌、技术、企业文化等深刻内涵。理性成熟的消费者注重车辆技术,也注重产品品牌。沃尔沃在底盘、发动机和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吉利汽车品质。而吉利品牌的提升则没有引进嫁接这样的捷径可走。

    前两年行业产销数据表明,我国汽车消费结构有逐渐向中高端、技术附加值较高产品转移的趋势。这既是居民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使然,又与部分城市“限购”或限购效应引发的购车成本逐渐增加有关。可做为一项佐证的是,2012年前两个月,吉利汽车累计销售7.48万辆各型汽车,其中,自由舰、金刚、远景等低端车型共销售2.81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32%,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吉利系列的中端车型帝豪累计销售2.3万辆,较去年增长了31.43%。吉利的低端车型市场初现萎缩和颓势。

    在吉利汽车为适应市场需求,调整自身生产结构时,沃尔沃似乎成为一个可用的技术和品牌资源。并购后,优势资源闲置、不为所用不可取,但是资源滥用同样不可取。有效融合是吉沃并购之后的最大难题。吉利集团确定合理的沃尔沃和吉利系列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产品档次高低搭配梯次,据此配置相关技术及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吉沃各自产品品牌、技术、生产和市场优势,较之沃尔沃单向技术相授,或联合进行品牌开发方式,前者效益更佳。吉沃联合开发高端产品,虽然以技术角度看应该是又吉又沃,但其品牌效应却很可能沦为非吉非沃。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当初为安抚被并购方曾保证沃尔沃的相对独立。这句话隐含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吉利也将保持相对独立,吉利应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定位。

(责任编辑:刘鸣 )
下一篇:

压铸头条丨鸿特科技主力资金净买入154.14万元、有色金属夜盘国际行情、全新大众迈腾插混版、麦田能源、爱思美

上一篇:

东风悦达起亚K2发动机存“爆震”现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