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使用与维护

2012-02-11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1)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在线和离线检测模子的尺寸精度、硬度和表面粗糙度。检测验收合格的模具进行登记,人库上架,使用时领出抛

  (1)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在线和离线检测模子的尺寸精度、硬度和表面粗糙度。检测验收合格的模具进行登记,人库上架,使用时领出抛光模孔工作带,并将导流模、型材模、模垫进行组装检查,确认无误时发到机台加热;

  (2)工模具上机前加热温度规定:挤压筒:400~450℃,挤压垫:350℃,模垫:350~400℃,平模:450~470℃,分流模:460~480℃,保温时间按模具厚度计算(l.5~2分钟/mm);

  (3)工模具在炉内加热时间不允许超过10小时,时间过长,模孔工作带容易腐蚀或变形;

  (4)在铝合金型材挤压开始阶段,需缓慢加压力,因为冲击力很可能引起堵模。如果发生堵模时,需立即停机,以防压烂模孔工作带;

  (5)模子卸机后,待冷至150~180℃时再放人碱槽煮,因为模子在高温下碱煮,容易被热浪冲击开裂。并应采用先进的蚀洗方法,以回收节省碱液,缩短腐蚀时间和实现无污染清洗;

  (6)修模工在对分流模装配时,应用铜棒轻轻颠打,不允许用大铁锤猛击,避免用力过大,震烂模具;

  (7)模具氮化前需对模孔工作带仔细抛光至表面粗糙度Ra0.8~0.4μm;

  (8)模子氮化前要求清洗干净,不允许有油污带入炉内;氮化工艺要合理(依设备特性与模具材料而定),氮化后表面硬度为HV900~1200,氮化层过厚、过硬会引起氮化层剥落。一套模具一般允许氮化3~5次;复杂的高倍齿散热器型材模不进行氮化工序;

  (9)对老产品的新模子、棒模、圆管模可不经试模直接进行氮化处理;新产品及复杂型材模必须经试模合格后才能进行氮化处理;

  (10)新模试模合格后,最多挤压10个铸锭就应卸机进行氮化处理,避免将工作带拉出沟槽;两次氮化之间不可过量生产,一般平模为60~100个锭,分流模为40~80个锭为宜,过多会将氮化层拉穿。

  (11)使用后的模子抛光后,涂油人库保管。

 

(责任编辑:张玲玲 )
下一篇:

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4%

上一篇:

全球IT模具产业转移西部 直面用工荒问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