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设备管理是一项集脏、热、累、苦、险于一体的工作,中铝河南分公司热电厂热机二车间设备技术员张涛,与锅炉结缘已有10多年。承担设备运行维护职责的他,以勤奋为径,以巧干为舟,逐步从一名技校毕业生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掌握全面的技术员,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为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张涛熟悉每台设备,大到水冷壁,小到风帽。谈起这些设备上的材料、型号、作用等情况,无需搜索,张口就来,员工们亲切地称他为“我们身边的一部锅炉设备大‘辞典’”。
为工作加班加点连轴转
坚持“走动式”管理,在走动中发现隐患,积累经验,实施技改,改进设备运转工况是他成功的秘诀。从锅炉零米到炉顶,从锅炉本体到锅炉辅机,点多、面广、危险点多是这些工作的特点。他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个笔记本,一把手电筒,无论工作多忙,张涛手拿两件“宝”坚持每天点巡检一次,每次巡检要30多分钟,尽可能地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技术措施健全完善。寒来暑往,记录缺陷的笔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手电筒也更换了一只又一只。生产中,哪里有隐患,那里就有他的身影,查缺陷、定方案、搞技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6年,张涛因工作出色,技术全面被聘为设备技术员,这为他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发展,降本降耗做贡献搭建了平台。几年来,张涛先后参与了热电厂新系统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建设、调试、设备正常投运的整个过程;全面组织实施了1~2号锅炉DCS逻辑修改,整改高压流化风机跳机保护修改、给煤机控制方式改造等设备缺陷达300多项;还参与了《锅炉运行规程》的制定,主持了《锅炉运行规程》修改等工作。
身先士卒 任何疑点不放过
辛勤的汗水和刻苦努力逐步提高了他整改缺陷能力,提高了他参与技改的能力。众所周知,在火力发电企业中锅炉“四管”泄漏事故占企业事故率的70%以上。如何降低锅炉“四管”泄漏,提高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提高锅炉长周期运转的难点。2009年前,热电厂两台41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多处发生严重磨损现象,并引发泄漏达数十次。此缺陷时刻威胁着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作为设备技术员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更觉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预防该类事故,他先后查看《电力安全技术》、《锅炉设备检修》、《电厂管道安装》等资料,下班后又上网查找相关的论文,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无经验可循,怎么办?只能靠自己。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在机组停运后,便开始认真细致的检查、测量。每次检查他总是身先士卒,冒着高温、灰尘进入炉膛检查受热面,在检查中决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部位,并运用眼观、手摸、仪器测量等手段排除上百处隐患。一遍又一遍地分析模拟风烟的流动方向和磨损的状态。他从运行上,寻求主动防磨措施,采取降低一次风量,降低床压,等逐步摸索出一套最佳运行工况,缓解了锅炉磨损状况。在一次检查中,他发现1号锅炉一级过热器局部磨损严重,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摸索,他制作了一种阻止烟气磨损的护板,经过一个小修周期的验证,1号锅炉一级过热器基本没有发现磨损现象,运行工况良好。
实践中力保设备安全运行
今年6~7月份,在企业扭亏为盈的关键时期,热电厂对新系统炉机电进行了全面大修。大修中,他组织运行人员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组织查找设备隐蔽性缺陷30多项,督促施工单位整改20多项,确保了锅炉检修质量;他还组织完成了设备单体试车、分系统试车和联动试车,保证了设备安全投运。同时,他借助此次大修之际,实施了一批较好的技改项目,确保了锅炉设备安全运行。以前,热电厂1号锅炉落煤口在运行中长时间磨损,引起变形、漏料,严重时水冷壁泄漏,被迫停炉。他提出重新制作落煤口,更换更耐磨、更耐高温的材料的合理化建议,并制定出改造方案和施工方案,得到有关单位的认可和支持,并及时进行了实施。经过2个月的运行检验,彻底消除了以往运行不到1个月就漏料的被动局面。
“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组织却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参加工作以来,张涛曾多次获得先进,受到表彰奖励20多次,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包含着无数的汗水,但他并不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筹码。朴实的话语,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他不求回报,只想把工作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