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零部件制造业也在全国蓬勃发展。国内许多机械加工企业的硬件设备并不差,但生产出的产品的精度和外观却与国际市场上的产品有差距。究其原因,可能是工艺管理问题。在机械加工企业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企业宁愿在购买设备和技术上大量投资,而在辅料管理上沿着传统办法,结果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在冷却液的选择上带有随意性,而恰恰是这个小问题给企业造成了很多麻烦。
铝合金部件,因其重量轻等优点,已被大量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中。铝合金中除主要元素两性金属铝外,还含有硅、铜、锡、锌等金属,在加工过程中,从压铸到成型都要遇到脱膜剂、冷却液、清洗剂和防蚀剂等一系列化工辅料,若有一个辅料选择和管理不当,就可能会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如某型号摩托车的发动机压铸件的成分:
硅9.6% 、铜1.5% ~3.5% 、铁0.8% ~ 1.3%、镁< 0.3% 、锌< 1.05%、锰< 0.5% 、锡< 0.3%、余量为铝。这种成分的零件在加工中使用的辅料必须控制PH值,应避免含有游离苛性物和Zn( 2+ ) 离子过多。
铝合金发动机和变速箱,在生产加工中遇到的主要是冷却液和清洗剂,选用时必需慎重。首先,应选用铝合金加工专用切削液或可以用于铝加工的多用途加工液,因为这些产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铝合金的特点; 其次,要选用长效、稳定的产品,因为细菌的侵蚀或其它有害物使乳化液PH 值发生变化,对铝合金十分有害。正是以上原因,必须对这些化工辅料进行科学的筛选和管理。
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金属加工中的冷却液和清洗液是消耗品,只要能用,便以成本越低越好。而在当今,这种观念已不适合。从事铝、锌合金机械加工的企业,最好选用既懂机械加工又有化工知识人员,专门负责化工材料的选择、采购、监测和废液处理。这样非但不会增加成本,由于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反而降低了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