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深港生产力基地、国家模具重点实验室东莞中心、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广州金诺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 广州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于2011 年5 月26 日至28 日在广州举行。
展览会设置机床展区、机床功能部件、工具及附件展区、锻压机械展区、模具及配套件展区等多个展区。本届展会力求展示机床设备的最新成果,并且集技术交流、洽谈合作、采购、销售为一体,建立模具行业与机床装备行业有效合作的平台。
五月、魅力四射的季节。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27日在琶洲会馆举办了“2011 国际模具机械装备产业(广州)高峰论坛”。本次论坛以“十二五产业发展与绿色制造”为主题,邀请了相关行业组织、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以及模具机床企业的管理代表、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汽车模具现代制造与技术开发、最新电加工技术、热流道应用等专业技术问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上犹县政府部门、江苏省查鸿达实验室、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深圳模具英才网、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机械模具科技促进协会、华中科大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班牙欧纳机床中国代表处、思美创科技、翰思咨询、顺德弗伦克热流道、思瑞测量技术、大连力士乐控制技术、威海华东数控、诺信数控机床、广州佳盟子机床、佛山天铭精机、东莞展大机械、首钢、东北特钢、上海亿富特钢铁、昆山屹正新精密机械等单位应邀出席了论坛。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在主旨报告:“‘十二五’高端工业装备发展趋势与竞争利器”中指出,“大产业必有大影响,大变局必有大作为”,广州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中心,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且市场影响面广。本次论坛作为“2011国际模具机械装备产业高峰论坛”系列在广州拉开帷幕,也将在青岛、天津、成都、东莞、西安等产业重地将峰会推向高潮,势必推动内地及沿海地区乃至亚洲模具与机床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
最古老有悠久历史的西班牙欧纳机床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克明先生给大家分享了“最新电加工技术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模具界泰斗、长三角模具城总工程师查鸿达老师,精彩演绎了“汽车模具领域 双色模具的伟大革命”。
华中科大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得胜副总经理给大家讲解了“汽车模具现代制造与开发技术”。他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模具的需求猛增,模具企业为汽车模具服务的数量急剧增多。汽车行业的汽车模具企业,技术力量、设备配制和生产能力均是以汽车车身件的大型模具配备为主,利用自身的优势能力,集中精力以解决车身结构件等大型覆盖件的模具为主,其中以一汽模具、比亚迪模具、天汽模具、东风汽车模具、成飞模具为代表;而在内饰件方面,从事模具制造较有影响的模具企业并不多,江南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保险杠的生产上有较高知名度,但对于保险杠更多的要求在于喷涂上,对模具及产品的精度要求并不高;而且在浙江黄岩一带,汽车前后保的模具价格低得让人咂舌,按正厂要求,买料的钱都不够;而且在那里,集聚了很多车灯模具企业,因为是出于二级市场的广大的修补需求,而近年来,有少数企业通过自身的原始积累与加强管理与投资,在综合实力上已脱颖而出,如浙江赛豪实业有限公司在2007年开始配置了大型五轴高速加工中心、瑞士阿奇放电加工机等精密设备。
与其它高新技术行业相当,在企业档次上更高一级的就是合资企业,如上海延锋伟世通公司主要为美国伟世通公司投资,这两年上汽集团的华域汽车系统公司好象已参与其中,他们的主要模具产品集中于大型、结构复杂、高匹配要求和特殊工艺特点的模具,如仪表台、门板注塑模、低压注塑模、热压成型模具 、塑料零件冲切模具等;伟世通与台湾合资的车灯企业则叫大茂伟世通,同时与华域合作的日本小糸车灯,在大陆基本不生产难度高的前照灯;与本田配套的广州斯坦雷电气,则很少看见有在大陆制造模具的报道。而压铸模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宁波北仑,产品以发动机缸体及变速箱壳体为代表;近一两年,以汽车电子产品结构件为代表的汽车精密模具则主要集中在深圳及东莞地区。其它类型的模具企业如橡胶密封件行业的中鼎、巨轮轮胎、东睦粉沫冶金等。在铸锻方面,一些老牌国营重工企业则有显著优势。
德国海拉模具事业部属德国十大精密模具制造商之一,有近50年车灯及模具设计、生产制造的历史。海拉精密模具(长春)有限公司是德国海拉集团在中国投资兴建的专门从事模具研制、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独资公司。其报道的模具产品有:Audi C6前灯面罩、Audi C6尾灯壳体、 Audi C6前灯壳体、Broa A5前灯面罩、Broa A5双色一次成型面罩、热固反射镜等 ,具体到了单一车灯单一零件,可见并没有配套; 据称其装备了从德国及瑞士进口的世界最先进的精密模具专业加工设备,包括:引进了五台三轴至五轴的德马吉数控加工中心,德国AUERBACH大型数控加工中心,一台沈阳菲迪亚加工中心,三台瑞士AGIE公司的大、中型电火花及线切割加工中心,贰台日前国内最大的德国INGERSOLL电火花加工中心及大型数控德国ZEIS三坐标检测仪、研磨机等各类先进辅助设备。作为独资企业其硬件装备确实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与德国先进的模具制造公司处于同一水平。
当前汽车覆盖件模具每年市场容量约60亿元,主要包含两部分需求:一是新车型;二是改型车。一款全新车型需汽车覆盖件模具350~400副/款,价值约1.2亿元/款。按2006年全新车型30款计,折合36亿元。一款改型车平均约有25%的汽车覆盖件模具需要更换,更换的模具价值约0.3亿元/款,按2006年约87款改型车计,折合26.1亿元。 受益下游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预计汽车覆盖件模具行业市场需求增速将达20%/年,2010年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市场容量将超过95亿元;按照每款车型2~3的模具开发费用概算,其它模具种类市场达200亿以上,相对每月新车销量已突破100万辆的中国市场,这个数字没有高估。
协会秘书雷芳艳小姐在主题报告“低碳经济与绿色制造”中指出,自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全球低碳化的浪潮急速来临,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低碳、环保概念大行其道。在内外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模具机床产业正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我国制造型企业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新时代背景下展开新一轮产业升级实为大势所趋。
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和低碳经济成为长期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带动了一批高速发展的新产业。如高速列车、轨道交通等,而这些产业也对模具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模具工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装备被誉为“工业之母”,模具制造业及其整个产业链的走向牵动着制造业的每一根“神经”。
当前,国内外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模具企业发展绿色生产,其目的就是“节能、减排和节材”。针对这一要求模具行业首先通过采用轻质材料替代较重质量的材料,如发展镁、铝合金,以塑代钢金属、发展高强度、高刚度材料等。同时还积极购置先进的低能耗环保加工设备及废气、废物处理设备以达到绿色生产的目的。
①借力政府力量,运用财税政策—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手段具有多样性、系统性、规范性、稳定性,并特别强调积极营造社会公众参与低碳事业的政策氛围。用税收手段促使环保趋向良性循环。同时税收改革应着眼于整体税制的结构调节,在开征环境税种、改革现有税制时应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调节原则、整体税制绿化和循序渐进原则。
②关注投资领域,加快结构调整—模具行业应关注重点投资领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加大研发适用产品力度,尽快淘汰落后产品产能,向“专、精、特”产品转移,避免恶性竞争。
③加强管理时效,保证企业效益—首先,模具产品的钢料是各种金属。这些金属在冶炼的过程中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伤害。其次,在模具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甚至造成一些污染。这都决定了在模具行业,低碳环保政策将被提升至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
④ 寻求突破瓶颈,扩大行业出口—通过扩大宣传、提供完善售后服务,实现批量出口高档模具目标 。
⑤实施绿色计划,打造绿色供应链—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和废气处理,还应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实现模具制造业的生产智能化。
从上述模具工业发展方向可以看出,关注模具制造业及其整产业链的低碳问题,除了从原材料、生产设备和废气处理,还应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实现模具制造业的生产智能化。因为,智能化产业既是低碳经济,又具有先进的技术,符合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方向。
传统制造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创新。整合科研力量,进行国家攻关。国家可在“973”和“863”等科研项目计划中给予新兴产业更多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产、学、研基地。企业也必须从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方面入手,推动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装备国产化率提高,朝着全产业链优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大批量、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满足中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资金,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快速提供高性能的加工设备,将会促进行业发展。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特邀讲师曾灿光先生为大家带来“多轴铣削加工”技术报告。
EPICOR华南区合作伙伴——翰思咨询总监周云,为身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界朋友拨云见日:“基础管理改善策略,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源自欧洲、服务亚洲,百年弗伦克,只做热流道的品牌企业家朱训民先生进行“热流道的设计、使用及维护” 的技术讲座。
国际模协干事郑丽莉小姐对协会近年来积极稳妥地延伸发展以模具制造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持模具产业集聚地建设,加快与模具制造业相协调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进行了总体回顾。
国际模协常务理事长易模塑科技集团总裁奉继军对协会“十二五发展规划暨会员发展”发表激情澎湃的总结感言!
会上,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对持续关心、支持本次论坛及协会工作的杰出嘉宾进行正式会员制邀约,并发放了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