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加工油的毒性与防治
一、几种常见的皮肤病
(1) 接触性皮炎
水、溶剂、乳化剂和洗涤剂均可使皮肤脱脂,导致干裂,引发接触性皮炎。人的皮肤最外层是由皮脂组成的光滑的保护膜。通常皮肤表面的pH值在4.5~6.0之间,呈弱酸性,而水溶性油剂从防锈和防腐败两方面考虑,一般控制pH值在9.0左右,呈碱性。如果手长期频繁接触油液,皮肤便被脱脂,失去保护作用,这正是造成皮炎的条件。
工作中容易发生皮炎的另一种情况是操作工人在使用非水溶性油剂换成水溶性油剂时,供油系统需用有机溶剂清洗,而有机溶剂对皮肤有脱脂作用,若不注意保护,也会导致皮炎。
(2) 毛囊炎
长时间接触非水溶性油剂,其油分更会堵塞毛孔,从而使皮肤长出黑头粉刺,严重时便形成毛囊炎。皮肤表面的细菌也能引起此炎症。通常毛囊炎经常发生于手背、小臂、脸部和后颈处。另外,聚积在油剂中的细小金属碎屑有时会擦伤皮肤,也为皮肤发病提供条件。
(3) 肿瘤
若配制金属加工油剂所用基础油中含有较多稠环芳烃,则能引起皮肤角质层鳞状化,导致良性或恶性肿瘤发生。这种情况下应停止使用此种基础油,或脱除基础油中的稠环芳烃后再使用。
二、皮肤病的防护与控制
与金属加工油剂经常接触的工人其皮肤发病率有两个特点。一是冬季发病率高,因冬季气温低,皮肤易干裂,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手和脸的保护。二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工人发病率高,因他们的皮肤刚接触油剂,对各种毒物较敏感;另外一些人还未来得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对新工人的上岗教育中要讲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1)工作服要清洁,上班一定要戴护臂和围裙。注意勿使衣服浸渍上油剂。
(2)工作开始前、饭前、离开车间前要用碱性不大的肥皂或洗涤剂洗手、洗面,然后涂上油性防护膏,以保持一定的油性;
(3)各种有机溶剂以及汽油、煤油不能用来洗手;
(4)为防止皮肤病蔓延,工人应备有专用毛巾与抹布;
(5)油剂在使用过程应按要求过滤,以除去细屑,废液排放应有专人保管;
(6)油剂的pH值和杀菌剂含量应定期检测,并控制在推荐范围内。只能添加经有关部门许可的杀菌剂,投加时要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