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汽车零部件业内忧外困下寻突围之径

2010-10-16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武侠界中“风云”成为雄霸手上的一张成败王牌;同样,汽车界中,小小零部件也身负重任,成为

   成也风云,败也风云”,武侠界中“风云”成为雄霸手上的一张成败王牌;同样,汽车界中,小小零部件也身负重任,成为决定汽车产业成败的关键“人物”。

   现如今,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已经超越美国,稳坐全球汽车市场“第一把交椅”。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将会迎来发展的机遇。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于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增长迅速,规模已由2000年的1700亿元增加至1万亿元,2010年将达到1.4万亿元。中投顾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将达到2.5万亿以上。

   “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和壮大是提高汽车行业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保证。我国汽车整车要实现突破就必须使得关键零部件实现突破。随着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将迎来大发展。”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某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不会有很大的潜力。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并没有核心的技术,组装配件不行,零部件技术不过关。汽车是个系统工程,零部件不过关,反而会拖了汽车产业的后腿。”

   晓程表示,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全球市场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散乱,产业集中度低,大多数企业既没有充足的运作资金,也缺乏研发能力,无法研制出先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不仅有内忧还存在外患。最近,欣特—卡斯特、霍尼韦尔、吉孚和博格华纳等跨国零部件巨头都加快了中国步伐。一方面迅速扩建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在本地的研发中心,“毫不吝惜”地将他们多年积攒的优势技术实现本地化,以符合像一汽、上汽、长安和奇瑞等中国“客户”的需求。

   对此,晓程充满了担忧,国际巨头的进入值得警醒,国内企业再不勤练“内功”,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下场”将不言而喻。

   对于如何改善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现状,黎雪荣建议,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带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国内零部件企业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合理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政府对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政策应该更明确。1994年,我国曾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策略,对汽车零部件做了非常精准的描述。2004年的汽车产业策略,再次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但是,现  如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问题依旧,在技术上反而被发达国家越拉越远。这说明汽车零部件产业光提倡、光引导不行,必须要有“真金白银”的战略性支持和明确的方向,必须要有系统性、明确的政府资源导入和支持。

   晓程也建议,国家应该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当作拉动内需的骨干企业来做,聚集国内外人才对核心技术打基础的研究,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可以自主创新,并塑造自己的品牌。扶持龙头产业,推动兼并重组也将是政府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对于企业层面,黎雪荣认为,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出发,找到合理定位,并结合相关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加强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行业协会则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和企业服务,如对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市场调研、提出政策意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汽车工业软硬件环境建设等。”黎雪荣说

(责任编辑:萧剑荣 )
下一篇:

2025杭州国际安防产品展会(杭州安博会)团队走进石家庄宣传

上一篇:

中国电解铝产业任重道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