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4年深秋,正是纽约水路货运的黄金季节,航运公司的老板们却被告知:他们必须退出生意,因为,当时纽约水域的独家垄断权被判归利文斯顿家族所有。利文斯顿是纽约州的第一位大法官,曾经主持过华盛顿总统的就职仪式。
但是,眼睁睁看着挣钱的机会没有了,范德比尔特船长心有不甘。
TJ·斯蒂勒斯(《范德比尔特传》作者):
年轻的范德比尔特只受过一点教育,虽然也会写字但是不多,他去华盛顿特区雇请了丹尼尔·韦伯斯特,这个人是美国早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律师。范德比尔特让他来和最高法院打官司。在美国,这是最高法院裁定的第一个商业案例。这促使美国建立起一个统一市场,并有助于打破等级社会的观念。
范德比尔特坚持了5年。这起商业案件不仅第一次惊动了美国最高司法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改写了美国历史。
此时的新大陆,新秩序正在建立。美国从欧洲继承了自由经济制度,却没有欧洲那样坚固的贵族等级传统。早在独立之初,社会就为普通人实现梦想做好了准备。
理查德·西拉(原美国经济史学协会主席):
我曾经对大部分公司做过统计。1830年时大约有8000家公司登记,到了1860年,大约有25000家至26000家。所以,美国是第一个公司化的国家。
1864年,24岁的洛克菲勒拿出4000美元的积蓄,建起了一家炼油厂。
1870年,31岁的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
从那时起,在洛克菲勒办公室的墙上,多了一张地图,上面标着所有炼油商的位置。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nextpage] 19世纪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是全球经济的龙头。但是,随着美国和德国发展出新的大企业、引进新的组织方式,力量的平衡开始转变。
1913年,美国制造的商品已占全球工业产出的36%,德国占16%,英国则占14%。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美国是一个搞实业的国家,所以,需要一个为实业界服务的政府,建一座工厂就是盖一座圣殿,在工厂干活就是在那里做礼拜。
这一切成就了企业家的雄心,也成就了美国,在十九世纪结束的时候,它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动机。
此时的美国,50家左右的大公司掌握着60%的产品和服务,制造了空前的繁荣。
近乎疯狂的扩张使洛克菲勒建立起标准石油托拉斯。1898年时,它的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洛克菲勒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在掌控石油行业的10年中,他将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80%。
但他没有意识到:垄断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公司这个自由竞争的产物,正在变成自由竞争的障碍。
1911年5月11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违反了《反托拉斯法》。并将它拆分为34家新公司。
也许,在最高法院宣判之前,许多美国人心中已经作出了有罪的判决。因为在他们看来,有比廉价商品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机会,那也曾是洛克菲勒辉煌人生的起点。
路易斯·高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基本上美国强调的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收入和财富可以不一样多,但是机会必须要平等。
一次捐赠会上,卡内基这样说道:“当我死后,为平生所作所为接受上帝的审判时,我认为自己会得到一个‘无罪’裁决,在我的努力下,这个世界已经比我初识它时多出了几许美好。”
一个没有企业家的国家是贫弱的,一个不能诞生伟大企业家的时代是缺乏创造力的。当企业家的慈善成为一种反哺社会的集体行为时,便事实上地形成了对贪婪的社会平衡。
1937年5月23日,98岁的洛克菲勒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他的遗物中,有一张小学同学们的合影。但在这张被洛克菲勒视若珍宝的照片中,却没有他本人的身影。
照片背后隐藏着一个辛酸的故事:儿童时代的洛克菲勒很少有照相的机会,所以那一天他十分兴奋,甚至酝酿了好几种微笑的表情。但因为衣着太寒酸了,所以在拍照的最后一瞬间,他被老师和摄影师排除在了合影之外。
这一幕,也许一直定格在洛克菲勒的内心深处。没有人知道,无可比拟的财富,是否弥补了他的缺憾?也没有人知道,无可比拟的财富,是否带给他新的困扰?
财富英雄和他们所处的时代,陷入功与罪的长久争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