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铝合金轴套的热处理工艺

2010-06-12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轴套是齿轮泵的主要零件之一,装在高速运转的齿轮两端起轴承支撑作用。它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
      轴套是齿轮泵的主要零件之一,装在高速运转的齿轮两端起轴承支撑作用。它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为了保证零件的性能要求,我厂采用非标准铝锡合金,Cu的作用是强化基体。Sn可形成较软的低熔点Al-Sn共晶体,增加耐磨性。原热处理工艺为515℃固溶6h水冷,180℃时效8h空冷。这种工艺存在两个问题:

  (1)Al-Sn共晶体过烧加入锡形成含锡为99.5%的Al-Sn共晶体,其熔点为229℃。当工件加热到515℃时,Al-Sn共晶体过烧,淬火冷却时形成复熔球团。在形成复熔球团过程中,一方面晶界氧化,使晶粒强度下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许多显微空隙,使晶粒界面能增加,金属的强度降低,在使用过程中易过早失效。

  (2)工艺生产时间长,达16h之多,生产效率低,能耗大。

  由金相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可以看出,250℃×7h处理工艺比较理想。Al-Sn共晶体呈断网状沿晶界分布,一方面Al-Sn共晶体分布比较均匀,保证有良好的耐磨性,另一方面Al-Sn共晶体没有分割基体,使合金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采用250℃×7h处理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硬度,是因为该合金含Cu量较少,金属模冷却速度快,在铸造冷却过程中,已保证Cu熔入固溶体,起到了淬火作用。通过自然时效提高了硬度,也证明了这一点。250℃×7h空冷工艺比515℃×6h水冷+180℃×8h空冷工艺的抗拉强度提高47%。250℃×7h空冷工艺温度稍高于Al-Sn共晶体的熔点,是为了在不使共晶体过烧的前提下,通过较短的保温时间得到Al-Sn共晶体的断网状分布。在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批量(400件)试生产,经硬度、金相检查和试验台做产品出厂试验,均全部合格。该工艺于1996年正式投产至今,已生产轴套几十万只,全部合格。工效提高1.3倍,一年可节约资金约7万元,节电超过8万kW.h。

(责任编辑:李英 )
下一篇:

2026年荷兰国际金属加工及工业制造展

上一篇:

中国铝产量料在5月创出纪录后下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