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2)

2010-03-26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2)毛坯尺寸的确定     毛坯尺寸应根据模具零件尺寸加上适当的加工余量来确
     (2)毛坯尺寸的确定
    毛坯尺寸应根据模具零件尺寸加上适当的加工余量来确定。加工余量可查有关手册。然后合理的确定毛坯形状和毛坯尺寸,铸件与锻件毛坯应绘制毛坯图。
    3、拟定零件工艺路线
    仅列出工序名称的简明工艺过程称为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是制订工艺规程的关键步骤。它包括选择定位基准、选择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确定工序顺序及确定工序分数与集中程度等。同一零件的加工可有不同工艺路线,应通过分析对比择优确定。而模具各种零件有典型的加工艺路线可以借鉴。(可参照教材第5章内容设计)
    4、确定所有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工艺装备指:刀具、量具、二类工具等)
    5、工序设计
    工序设计即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各工序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等。
    6、编制工艺文件
    一般是将模具制造工艺内容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并按一定的表格形式填写。内容应简洁明确,符合工厂用语习惯。
    四、模具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
    生产实践中对一般模具的装配只编制装配要点,重要技术要求的保证措施及装配过程中需要机械加工和其它配合加工的要求。仅对大型复杂模具才编制较详细的装配工艺规程。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有:
    1、分析模具装配图,审查装配工艺性
    审核模具装配图样的正确性、完整性,分析模具结构的工艺性。(视图及投影关系正确,尺寸标准齐全,配合关系正确。结构符合标准化规定,尽量采用标准件和通用件。便于装配与拆卸,便于调整与维修。)审查装配技术要求是否齐全、合理。
    2、划分装配组件,选择装配基准,确定装配顺序
    (1)将模具划分为组件,装配时应先进行组装,然后进行总装。冷冲模组件常分为:模柄组件、凸模组件、凹模组件等。注塑模组件有:成形零件、推出机构、抽芯机构等。 
    (2)选择装配基准。冷冲模一般选用凸模或凹模等工作零件为基准件。注塑模装配基准有两种,一种是以工作零件(如定模、动模上的型腔、型芯)为装配基准;另一种是以导柱导套为装配基准。
    (3)确定装配顺序。应考虑基准件的工作状态,根据零件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例如凸、凹模间隙是否均匀以及压力中心和漏料的位置等)和保证装配精度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总装顺序。(不同类型模具有不同装配顺序)
(责任编辑:黎翠婷 )
下一篇:

“双铝”价差扩大,铝合金锭利润空间大幅下降

上一篇:

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