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研究解析

2009-11-10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在某些细小零部件上的制作工艺是比较先进的,极具竞争优势,虽然做一级配套供应商很
    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在某些细小零部件上的制作工艺是比较先进的,极具竞争优势,虽然做一级配套供应商很困难,但是做二、三级配套供应商完全有可能。 
    国际采购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青睐,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定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
    不过,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使成本压力加大,各跨国巨头的强势竞争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生存变得十分艰难。国际汽车生产厂家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严密的产品配套体系、较高的产品技术门槛,都给本土零部件企业带来了严峻考验。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土零部件企业难进配套体系
    目前,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已悉数在我国建立合资公司,为其配套的零部件公司也相继进入我国,且来势凶猛。诸如德尔福、伟世通、博世、电装等跨国零部件公司,以合资、控股、独资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起零部件企业近500家。
    由于欧美、日韩跨国零部件公司管理先进、技术领先、产品质量高,而整车合资企业的中方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缺少话语权,在采购零部件方面,往往由外方掌控。所以外方控股、独资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往往成为首选,特别是在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领域,外资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更占有优势。
    目前国内零部件供应体系分为日韩模式、欧美模式和本土模式三种。日韩模式的特点是封闭性比较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结合非常紧密。欧美企业的开放程度要高许多,但在关键零部件采购上,仍然会偏向于博世等欧美企业。
    跨国公司配套体系的严密有其客观原因。很多整车企业在最初设计车型的时候就与配套厂家进行同步研发,长期的技术合作,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相通的文化使他们的关系愈加紧密,外来者若要打破这种壁垒自然不容易。
    所以与国际大鳄相比,除了自身规模、资金、技术与外资相比处于劣势外,本土厂家还面临着体系完整度强、门槛高的窘境。
    据了解,在商用车、客车领域,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主要以本土企业为主;而在轿车领域,特别是在中高级轿车领域,虽然有的车型国产化率已达80%,甚至90%以上,但是基本以在华的合资、独资企业的产品配套为主;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外资企业零部件已占到95%以上。
    另外,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时间较短,零部件企业正在成长中,整车厂家对企业产品质量、供货期、价格、服务等都不确定。再加上政府或上级单位指定采购、保护内部控股零部件企业利益、压价降低采购成本,整车生产厂家一般都会把同一种零部件采取A、B、C几家分等级配套订货。
(责任编辑:黎翠婷 )
下一篇:

联诚精密越南公司斩获美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长期订单

上一篇:

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