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伟伟)9月2日上午,第五届东北亚博览会大型公益人才交流会在长春经开体育场举行。省内省外共500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12205个,其中,深圳市近189家单位带来就业岗位7800多个,占全场招聘岗位的60%以上。但深圳企业却表示收获不大。
分析原因,招聘单位普遍认为,主要是因为吉林省人才对深圳企业用工待遇的不了解,以及好高骛远的心理需求所致的招聘错位。
蓝领吃香? 看类别
很多北方人都认为,在深圳,一个技术水平较好的蓝领收入会比白领还要高。
深圳市同力高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李速介绍说:“蓝领也分类别,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在深圳,模具调试岗位月薪5000元~7000元,比一些白领还高1000元~2000元;但车工、磨工、刨工等技术工种工资相对就会低一些。
难以考察技术 很难聘用
深圳企业近8000个岗位中,大部分是招技术人员。深圳企业工薪标准也不一致。一个车工,在这家企业月薪2000元,到另一家就达3000元,但实际上他的技术水平值多少钱,没有参照标准。
对于技术人才的招聘,更需要实际操作来考察其水平,深圳企业来吉林招聘,不可能把应聘者带去深圳进行技术考察,单凭应聘者自我推介,很难作出聘用决定。
好高骛远 缺乏行动
深圳方正微电子有限公司招聘技术员,直到招聘会结束,仍无人问津。
“来应聘的大学生有些好高骛远。”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赵虎说,技术员职位门槛不高,只要具备高中英语水平就可以。每月只有15个工作日,月薪2000元,单位负责食宿,工作出色就提升。对应届生来说,是很好的历练机会,但没有一个人对此岗位有兴趣。
门槛提升 谋职更难
明年即将毕业的一名硕士生在应聘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影像医务工作时,无法进入深圳市政府为高学历人才提供的绿色通道“个别选卡”。因为今年7月1日起,深圳市政府将人才入编标准从硕士改成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