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持续的金融危机,给各个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不少企业甚至濒临倒闭。但温州各大拓展培训机构却在危机中,找到了无限商机。
8月17日上午7点,奥康集团130名员工在楠溪江拓展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野外拓展训练。然而就在前一天,这个拓展基地刚刚送走60名来自温州移动的中高层员工。上个周末,他们在这里举行了长达两天一夜的拓展培训。
据了解,近来温州各大拓展培训机构一片繁忙景象。不少机构业务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左右,个别机构甚至是去年的三倍。其中,企业员工培训业务,占了总业务量的绝大部分。企业已成为这类机构的主要“金主”。
有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来,培训机构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和这次金融危机密切相关。企业期望通过拓展培训,来增强员工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意志。
这一说法,得到了富得宝人力资源部副经理郭景龙的证实。“现在,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强化员工的信心和意志显得尤为重要。”郭景龙还表示,公司已经将拓展培训作为一种长期培训战略。
“和其他行业不同,从事服务业的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拓展训练需要队员互帮互助,在帮助和被帮助中,让员工学会感恩。在工作中将这种感恩外化为真诚的笑容,服务于顾客,顾客满意了生意自然就好了。”拉芳舍总经理林小芬说,拉芳舍的员工参加拓展培训已有两年时间。
“对于能够提升员工核心价值,有效拓展人员潜能,能让员工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企业、下级与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的培训项目,将成为我们以后选择培训内容的主要方向。”奥康集团管有关负责人说。
在温州,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拓展培训,以此增强企业实力,从容应对危机。然而,企业要真正解决问题,仅停留培训表象层面上是不够的。
专家认为,参加拓展训练要摆正心态。作为一种培训,拓展训练改变的是一种心态或观点,而不是说一经培训就像得到了灵丹妙药,可立即拥有某种技能。让员工把从培训中感悟到的东西,真正运用到工作中来解决问题,才是企业参加拓展培训的最终目的。
延伸阅读:
拓展训练始于二战时期,战时主要应用于优秀海员的培养。战争结束后,因为极为有效的训练效果,拓展训练得以保留。现如今,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已经逐渐被推广到各种集体的培训中来。1995年进入中国后,拓展训练在国内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温州也不例外。
1995年,第一家拓展机构——巴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初现温州,将“拓展训练”这一全新的培训方式带入温州市民视野。发展至今,温州目前已有五、六家拓展培训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拓展机构摸准了市场的脉门,经营得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