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男儿立起是座山——记返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徐裕

2009-07-17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徐裕身上有股豪气。   “我本农民,而且身上的零件也不怎么完整。”说着,这位身高1.75米的汉子立起身,拖着因患小儿麻痹症
  徐裕身上有股豪气。
  “我本农民,而且身上的零件也不怎么完整。”说着,这位身高1.75米的汉子立起身,拖着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落残的左腿在地上踱了几步。
  这是位极质朴的人。皮肤黝黑,身板硬朗,剃着平头,衣裤普通得和一般农民没什么两样。难怪年初一位港商前来谈合作事宜,一下车,抓住一位副总的手连叫“徐总”,而把真正的徐总冷落到一边。
  可就是一位这样的农民,怀着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在外地创业成功后,2002年毅然将在浙江办得红火的企业迁回家乡上饶,凭着自己的精明和勤奋,将锦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展成集机械制造、金属回收、国际贸易、汽配压铸、酒店等11家子(分)公司的集团企业,今年1至5月,实现主营收入4亿元,外贸出口700万美元,完成税利5200万元,成为我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楷模。
  徐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深情地说:“我的根在江西。家乡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我之所以回乡创业,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在家乡这块热土上,同样可以创业,同样可以成功。”
  一
  1971年,徐裕出生在上饶县郑坊镇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从小天真活泼,深得父母的宠爱。但命运却没有格外眷顾他。3岁那年,他患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家里穷,没有钱及时治疗,左腿留下了残疾。
  他从小敬畏父亲,把他当成自己的偶像。
  他的父亲是一位正直而善良的山村教师。尽管他没有能力给3个儿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着孩子“做事要正,做人要直”。
  有一次,因饥饿至极,小徐裕偷偷从生产队的地里挖回几个红薯,父亲发现后,气得浑身发抖,随手操起根扁担,狠狠揍了他一顿,并拿出1元钱,让小徐裕到队长家去认错。
  这是父亲唯一一次对他动粗,让他刻骨铭心。
  终于有了一次让父亲认可他的机会。
  16岁那年,早已辍学的徐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来到德兴一家砖瓦厂打工。每天只有8角钱的工资,吃喝还是自己的。不到两年,厂子因经营不善倒闭了。他全部的资产就是和一位工友合伙买的一辆板车。工友拿走了车轮,他得到的是一副车架。这可是打工两年的辛苦所得,舍不得丢掉,于是憨实的他扛起车架,走了50多里山路,回到郑坊。一到家,人已累得瘫坐在地上。母亲看到儿子肩膀上被车架压出的血印子,心疼得直抹眼泪,父亲则将他扶坐在饭桌前,从自己的饭碗里扒拉出一半到他碗里,一字一句地说:“行,小子。男儿立起是座山!”
  父亲的赞扬也让他铭记至今。
  因家乡实在太穷。不到20岁的徐裕决定和村里几位小伙子结伴外出务工。他们漫无目标地来到浙江玉环。这是座风景秀丽的滨海小城,宽阔的大海、漂亮的街面没有给徐裕任何美的感受,他此刻的心是沉甸甸的。其他的同伴很快就找到了工作,而他因身体残疾,到处受人白眼,过了半个月也没找到工作,仅有的一点盘缠也快用完了。最后他来到一家金属压铸厂,遭遇也和前几天差不多,老板只用眼睛瞟了他一眼,就让走人。徐裕一急,一股不服输的横劲上来了:“老板,别小瞧人,我有的是力气!”说着,他弯下腰,一吸气,将地上一块50多公斤重的铸件轻松地举起。或许是这位年轻人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感动了老板,他同意徐裕留下来。
  来之不易的工作使徐裕格外珍惜,他深知:要立足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于是,他除了专拣苦活重活干,而且特别关注师傅们在压铸时的技术要领,并买来绘图的有关书籍,只要有时间就阅读钻研。由于文化底子薄,他就从识图标最基础的东西看起。勤奋和精明终于有了回报,不到4个月,他就成了车间的技术骨干,得到老板的赏识。后来成为全厂唯一被派往上海铸造厂学习,又被选送到上海工业技术学院培训的打工仔。
  二
  徐裕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特质:求索。
  从上海学成回来后的他有了一种新的迷惘。尽管凭着过硬的技术和精明的头脑进入到“白领”的行列,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还配有小车。但他感到生活中有一种缺失。于是,徐裕想办一个厂,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1996年,他用仅有的6万多元积蓄购买了一套二手压铸机设备,与新婚不久的妻子郑锦花一起,办起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玉环城关机械压铸厂,主要生产摩托车配件。创业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种种困难像山那样压来。徐裕既是老板,也是技术员、销售员、甚至还是机修员。妻子既管着厂子的财务,还要兼任车工。一年下来,通过艰辛的努力,厂子赚了30多万元。成功带给徐裕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信心。
  就在他准备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厄运却悄悄降临了。1999年,厂里的形势出人意料的好。订单多,但人手不够。夫妻俩便和工人一起,连日在车间里加班。一天晚上,正在维修机械的徐裕只听见妻子一声惨叫,他立起身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正在开铣床的妻子脸色惨白地歪在一边,而右手齐腕被机器切断。
  “锦花!锦花!”
  徐裕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抱起妻子就往医院奔。可玉环县医院做不了断肢再接手术,只有较近的温岭市人民医院能做这种手术了,徐裕二话不说,抱着妻子上了救护车,直奔温岭。由于争取了时间,妻子的手是保住了,但还是留下了残疾。
  至今,只要谈起妻子,徐裕无不动感情地说:“我欠她的太多,这辈子怕是还不清了!”
  然而,妻子的伤口还没有痊愈,厄运又再一次降临。徐裕年仅56岁的父亲因脑溢血突发而去世。在回家奔丧的路上,徐裕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一年前,工厂因人手不够,父亲毅然从老家赶来帮着打理,由于劳累,引发了中风。尽管先后他花费了10多万元进行救治,但终究落下了病根。
  这天晚上,徐裕在父亲的灵柩前长跪不起,热泪夺眶而出。他似乎有些后悔了,如果不出来办厂,自己就不用四处奔波,父亲就不会得脑溢血,妻子也不会失去右手。我这样折腾值得吗?
  自信的徐裕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男儿立起是座山!”恍惚中,一个坚定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啊,是父亲,是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在召唤!徐裕倒上满满的一碗酒,一口饮下,然后泪如涌泉地给父亲磕了3个响头。
  磨难没有使徐裕趴下,而是更坚定地挺直了腰杆。
  随着摩托车行业的不景气,客户欠债、死债的增多,工厂的资金周转陷入了困境。但徐裕没有丧失信心,而是更加关注着市场,寻觅着商机。通过调查研究他发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工业先行官的电力前景看好。于是,他果断地将产品转向生产电力配件。为了找客户、谈业务,他连着几个月在外奔波。为了省钱,他坐火车从来不买卧铺,实在困了,就和衣倒在车厢地板上眯一会,吃饭常常就是一碗方便面或蛋炒饭对付着。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年的努力,企业终于有了起色,而且迅速成长。第二年的利润就超过了500万元,更可喜的是,工厂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
  徐裕终于笑了。
  这是成功者的笑。
  三
  徐裕心中始终有一种淡淡的愁丝:乡情。
  尽管在外闯荡10多年了,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江西,时刻关注着家乡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远在异地他乡的徐裕却订了一份《江西日报》,只要有时间,他都会细细地品读,家乡报纸上的报道,让他感到异样的亲切。
  2002年初,上饶县郑坊镇的党委书记在赴浙江招商的途中,特地绕道去玉环看望徐裕,并和他作了一次深谈,动员他回乡创业。徐裕答应回家先看看再说。
  徐裕回来了。
  他到达的那天,镇里所有在家的领导都在门口迎候着他。家乡人的热忱温暖着游子的心,家乡的变化让他热血沸腾。特别是“比特区更特、比沿海更优”的招商政策更让他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前景。徐裕当即拍板,将企业迁回来创业!这绝不是他的一时冲动,也不是盛情难却,而是徐裕通过深思熟虑后的豪情迸发。这是他的处事风格,一旦认准的事,从不拖泥带水。有朋友劝他,你在浙江发展得那么好,回江西创业,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不觉得亏了吗?
  “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都是家乡的山水哺育成长的,要讲点感情。过去我想为家乡做点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我有这个能力了,家乡的发展环境又这么好,回乡创业,肯定能成功!”徐裕义无反顾地说。
  徐裕决定先期投入1000万元,在上饶经济开发区购地30亩,兴办锦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郑坊镇政府为了兑现承诺,特地委派一位副镇长组成班子,为他进行协调和服务工作,3天就办好了土地证,一个月就办齐了各种手续。感动得徐裕逢人便说:“家乡的干部作风变了,为企业的服务环境变了,有这么好的平台,我不干出个样子,真对不起家乡的父老乡亲哩!”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企业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徐裕有一个精明的经营头脑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进行产业升级和扩张过程中,却能做到既牢牢掌握技术和市场,稳扎稳打,又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敢于多途径实现企业裂变式发展。2007年起,徐裕便将锦裕公司推向市场,吸收资本,组建了江西锦裕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就实现产值5亿多元,上缴税金2500万元,利润1500万元。2009年初,公司进一步拓宽思路,扩大规模,组建江西锦裕集团,生产10余个行业的200多种产品,实现了公司的集团化运营和多元化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锦裕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产品出口额从前年的300万美元下降到去年的70万美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冲击,徐裕将目光瞄准了国内市场。当国家计划启动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消息公布后,他与公司高层协商后作出决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出“做强做大金属制造业,打造锦裕自主品牌”的战略,主要在电脑绣花机、光学仪器、铜加工等方面扩大产能,使企业在逆势中持续发展。
  徐裕自己读书不多,但深知人才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积极与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对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并招募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级人才,为企业的快速裂变寻求人才和智力支撑。去年设计部新引进4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个小伙子特别优秀,图画得特别棒。徐裕指示管技术的副总对其重点培养。可半年后,小伙子想跳槽到广东的一家企业工作,徐裕很是气恼:把这里当跳板,技术学到手就要飞了。但他又转念:“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常理。于是,他心平气和地找小伙子谈了心,极力挽留。实在留不住,就设宴为他饯行。
  “锦裕还处于创业阶段,条件谈不上好。我徐裕没能留住你,是我没本事。但我放句话在这里,锦裕的门永远为你敞开着,随时欢迎回来!”
  顿时,小伙子被徐裕的真情感动得泪流满面。
  徐裕是残疾人,深知残疾人就业的艰辛。于是,企业在招工时,把残疾人作为首选。现集团拥有职工940人,残疾人就有450多名。为了让他们分别掌握一门熟练的技术,他还投资50余万元,办了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与此同时,这所学校还对返乡农民工免费开放,仅今年就培训了农民工600多人。
  徐裕成功了。但没有忘记这块哺育他成长的土地。他先后投资50余万元铺筑了通往家乡的水泥路,投资40多万元建了一个敬老院。对企业发展的前景,徐裕充满信心。目前,投资1.2亿元,占地39亩的锦华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已全面开工,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届时,可年产电脑刺绣机800台,显微镜3万台。预计今年集团可完成产值10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外贸出口2000万美元,又一次实现跨越性发展。
  在采访结束时,徐裕深有感触地说:“回乡创业7年,路走得如此顺畅,企业发展得如此快捷,与政策的优惠与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感谢的话讲得再多也是苍白的,我只有更加努力地将企业做大做强,才是对家乡人民最好的报答!”
  徐裕很忙。但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回老家看看。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父亲的那句话:“男儿立起是座山。”
  这就是他的座右铭!
  本报首席记者匡建二
(责任编辑:黎翠婷 )
下一篇:

嘉宾云集:第三届(2025)新能源汽车一体化成型创新应用大会

上一篇:

国际对华汽车零部件采购短期利空中长期利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