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百千工程”服务保增长活动的部署,湘潭国家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全区实施了以推进26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和对56家重点企业进行帮扶的“2656工程”。 活动以强化项目对接、加强项目融资、化解征拆难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配套协作、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工作重点,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656工程”逐渐成为高新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的实事工程、信心工程。
入企业 解难题
日前,高新区辖内的湖南雷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国土、房产权等证件未到位,流动资金“告急”,公司的运转一度陷入僵局。正当企业负责人一筹莫展时,高新区“2656”工程联点领导来了。针对该公司的困难,高新区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决定由园区公司负责在企业未拿到国土证之前担保贷款解决生产流动资金,由建设局在两个月内指导完成图纸、质监资料备案及工程报建,由德园办指导办好房产权证等手续。这种办事果断、热情贴切的作风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
据了解,自3月初“2656”工程迅速启动以来,高新区区工管委12位领导分别带领办公室、产业局、园务办、人事劳动局、财政局、招商局、建设局、监察室、征拆所等12个责任部门的50余位同志走访联点企业,深入企业破解难题,湘钢宜兴耐火材料等53家企业需解决的102个问题,目前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各联点领导和责任部门还以各种方式服务企业。如为保证铁姆肯轴承项目10月竣工,顺利通过FM工程国际认证和美国LEED绿色环保认证,协调对项目的电力申请特事特办,短时间内完成了用电方案设计、简化电力低压审核流程,7月底可完成项目高压建设、厂房实现供电;在区刊《创业之声》上开辟“2656工程”专栏,定期传送政策信息电子刊物,及时将政府各种优惠政策传达给企业;精心策划包装了太阳能电池片等14个项目上报,力争获得国家支持;帮助科源科技、开元化工、湘大比德、天利恩泽等技改企业联系相关部门,办理规划、国土、建设、电力、消防、安全等手续。
为使企业集中精力搞生产,高新区还开展了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解决园区道路路灯照明、排水工程改造、夜间治安巡逻、车辆停放场地等,调解企业周边矛盾,并将火炬园标准厂房的行车收费降低了45%、创业公寓的租金收费降低了33%,为入园企业减负。与此同时,高新区联合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举办了金融助推湘潭国家高新区发展合作大会,63家企业获得11家银行和1家风险投资机构的30.79亿元融资支持,并对区内34家企业和单位,41名个人发放了总额为432万元的创新创业奖金,以此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和财源建设。
重实效 保增长
数据显示,“2656工程”服务保增长活动开展以来,高新区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今年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保持逐月上扬,月平均同比增长率达61.5%;规模工业企业个数呈快速增长趋势,规模工业企业净增13家,总数已达到65家。1-5月全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区属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完成同比增长42.2%。工业经济运行显现出活力。
园区经济还呈现出“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企业产销率持续回升,新经济增长点的潜力增强”三大特征。
支柱产业方面,以风机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和环保机电制造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区产值的55%以上,以电源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占全区产值近30%。骨干企业主导效应显著,海诺电梯等10家骨干企业产值总量占全区产值的65%,区内年产值过亿元企业可达到16家。
企业也传来产销两旺的好消息。1月,全区规模工业产销率仅为52%;5月,规模工业产销率达到99%,月均增幅30%。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实力得到显现。3月,湘电风能的13台XE72-2000直驱风机在福建漳州验收,并成功进入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订单已达500台套以上,全年产值有望突破30亿元,借助英国GH公司技术,又开始研发3MW海上风电机组。海诺电梯在长沙火车站提质改造、广州地铁延伸线等工程竞标中,击败世界知名电梯企业获得44台订单,近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了3米/秒电梯A级资质证书,又获得一张市场准入证。新曦电子公司通过中国地质海外建设集团,将太阳能LED照明灯销售到非洲乍得共和国,使我市绿色环保产品第一次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为培育战略产业,加快链群扩张积累有生力量,今年高新区重点引进了服务平台、机电和风电装备产业链三大类项目,包括江南国家级计量理化中心、美国同力国际基金管理公司的生物质能材料研究等11个创新服务平台入驻火炬园;城市轨道车辆制造、电动汽车、磁悬浮光纤传感器国家“863”项目、压铸产业园等机电产业项目;机舱罩、整流罩、升降梯、集电环等18个风电产业配套企业进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风电产业园。
高起点 新目标
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后。区工管委面对新形势,站在新起点,按照国家的新要求,对“2656工程”下一步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管委会要求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各责任部门要继续按照责任分工下基层一线,密切企业关系、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同时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确保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和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同时,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启动总投资40亿元的东方红南广场科技孵化城建设,项目占地800亩,总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如湘电集团斥资10亿元,占地600亩,建立集城市轨道车辆研究、生产、试验于一体的城市轨道车辆制造基地,深圳市华阳纯光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中南地区最大的压铸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
着力抓好企业自主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好开元化学、威斯特等26家企业的申报工作;利用国家科技部今年设立高新区为国家创新基金组织推荐机构的有利条件,争取国家支持立发颜料等2家企业列入重点创新项目,普兰德环境生物等11家企业列入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联创煤机等12家企业列入一般创新项目进行扶持;协助冠宇化工等7家企业搞好申报工作。
“抓住升级国家高新区带来的巨大发展契机,以‘创新引领,链群扩张,坚持三集发展,打造创新型国家高新区’为目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力自主创新和产业超常规发展两个能力建设,壮大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环保机电一体化、车辆及装备制造业、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等主导产业;推进高新区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加快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对下一步的保增长目标,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