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六省一市塑料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五大通用树脂、五大工程塑料、改性塑料的生产,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塑料模具加工及相关助剂供应等完整的产业链。
华东六省一市塑料行业企业通过引进、吸收和改造的深入,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均有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一季度塑料树脂及共聚物产量303万吨,聚氯乙烯树脂74万吨,聚乙烯树脂66万吨,聚丙烯树脂64万吨,聚酯树脂199万吨,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2%、34%、38%、37%、81%;塑料机械设备同期产量为10.4万吨,占全国塑料机械设备产量的78%;各类塑料产量为317万吨,占全国塑料制品产量的51%。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塑料制品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3.4%,平均每年增加制品产量在50万吨以上,浙江省塑料制品产量连续十年居全国塑料制品产量第二位;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长49%,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22.1%;江苏省塑料制品产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长46.2%,居全国塑料制品产量第三位;山东省、安徽省塑料工业也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
从塑料制品的品种来看,浙江省的塑料薄膜、塑料人造革、塑料加工机械制造产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江苏省塑料合成革、泡沫塑料产量为全国第一;山东省的塑料编织袋产量居全国第一;福建省塑料管材及附件、安徽省的塑料板材、片材等型材均在全国同类产品名列前茅;江西省塑料工业整体水平也在稳步推进。
合成树脂产业系列化、专用化
塑料树脂生产方面,上海在中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公司及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建设将继续保持在合成树脂制造方面的高产优质及品种的多样性,以满足下游塑料制品企业及进行共混改性塑料的需要。与此同时,满足专业化应用的特殊树脂开发在华东地区同样发展迅速。
上海石化塑料事业部自主研发的高光泽耐热型聚丙烯专用料,经美国FDA UL-94HB等级测试,产品完全符合欧盟RoHS指令要求,产品的卫生性、安全性和阻燃性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综合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此外,在高速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专用料等一系列专用料方面也有较快发展。九江石化成功开发耐高温透明专用料NR-03,解决市场短缺的高耐温PP专用料,对流延膜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含氟聚合物步入黄金发展期
含氟聚合物是氟化工的主要产品之一,产品主要包含氟树脂与氟橡胶两大类,其中氟树脂主要分为非熔融加工的聚全氟乙丙烯PTFE,以及可熔融加工的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等均聚或共聚树脂。近年来,华东含氟聚合物产业发展形势喜人,目前已形成以上海三爱富、浙江巨化、江苏梅兰、山东东岳、常熟大金独资企业等为代表主要生产基地,总产量2006年已达35,400吨,其中树脂32,750吨,平均增长26%。含氟聚合物在产品总量、品种及质量上基本满足国内机械、石化、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行业需求,中国也成为与美国、日本、欧盟并列的四大含氟聚合物市场之一。
可降解塑料生产厂相继设立
降解塑料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对这一新材料技术的认识,耐高温、高延展性、高透明度技术都已研发成功,降解塑料功能性在不断提高。江苏省普天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可降解环保产品项目”近日在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开工。这个“巨无霸”项目总投资47亿元,主要生产可降解一次性餐具、农用地膜、工业包装以代替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浙江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生物质全降解材料”年初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山东三星集团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聚乳酸工程在滨洲市邹平县动工兴建,计划明年3月建成投产。该项目投资3.7亿元,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以淀粉为原料,经酶处理和微生物发酵生产高品质乳酸,再经聚合生产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在江苏常州,一种能耐热100℃、防水防油,可制成购物袋、一次性餐具等的新型全生物降解塑料项目投产,总投资为5000万元,设计年产能为2万吨。
木塑复合材料有新发展
木塑复合材料(WPC)产品具有原材料价廉易得,生产工艺科学高效,技术延伸性广泛等特点,其开发生产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项目。木塑复合材料可广泛用于制作物流托盘、铁路枕木、建筑装潢等领域,尤其在园林景观、户外装潢,亭园护栏等场合更能显示材料特性。
木塑生产企业在华东地区近年来不断发展,如上海奔奔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木塑门窗、上海弘泰工业有限公司的木塑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继江苏联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聚锋木塑科技有限公司等之后,近日木塑技术又有新发展。杭州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发的木塑复合材料被北京奥运会作为绿色建材用于奥运场馆建设。产品外观木质感强,强度高,不易褪色、变形,同时达到保护森林和绿色环保两个目的。目前这项创新技术已经完全实现工业化生产,年产量可达2000多吨。安徽国风木塑科技有限公司的木塑复合新材料项目近日通过鉴定验收,被认定为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该项目技术工艺流程合理,产品具有抗紫外线能力,着色性能好,防腐、抗酸碱,有木质感等,机械性能优于木质材料,可100%回收再生产。
近年来,华东地区已成为国际塑料制造业转移首选之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相对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得国际塑料制造企业和与其配套的塑料制造企业纷纷进入华东市场,为这一区域的对外合作、技术升级及国际化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巴斯夫在华的第一家工程塑料生产厂,在上海浦东投产,年生产能力4.5万吨。该集团所制造的工程塑料一半被用于汽车工业。中国将成为其继德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市场。
两年前,德固赛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建立60万平方米的基地,生产甲基丙烯酸酯一体化项目是其中一部分。近日,国家发改委核准了德固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酯一体化项目。该公司将投资2.5亿欧元建设这一全球顶级规模的项目基地,预计今年9月开始动工,2009年投产,年产量达10万吨。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LCD液晶屏幕、汽车内饰件在内的各种塑料制品。
日本住友两家新公司在苏州开业,总投资为1250万美元,主要生产经营电器用的绝缘成型件等产品。塞拉尼斯泰科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厂和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生产厂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破土动工,将分别于2008年上、下半年投入运营,届时将满足亚洲地区汽车、家电、电子等市场对该类产品的需求。
德国的朗盛公司在无锡成立工程塑料研发测试中心。欧洲塑料巨头——美国Linpac集团近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投资1250万美元,兴建第二个塑料薄膜厂。
塑料产业集聚优势突出
随着华东地区塑料行业的蓬勃发展,伴随着塑料原材料市场的崛起,形成具有塑料原材料集散、批发交易、信息发布、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综合的新型塑化专业市场集群,从开业十多年的上海中山化工塑料市场、余姚中国塑料城,到太仓的江苏华东国际塑化城,上海锦珂国际塑胶中心等,中国江苏国际塑化城也于5月8日在常州开张迎客。
浙江的台州市,已将塑料作为其支柱产业之一,已初步形成了塑料制品、机械、模具完整的产业链;江苏的昆山、上海的奉贤、金山等均有塑料企业比较集中发展的工业园区;今年6月15日安徽省塑料协会与怀宁县政府共同签署组建“安徽省塑料工业园”的协议,目前已有89家企业集聚。随着华东地区塑料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塑料产业集聚将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