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多功能化及短暂性的低价格化不会打动现代消费者的心。如何提供新的用户体验?只有重视这一点,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与竞争对手形成明显差异。实现新鲜用户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在“材料”上下功夫。这样说的原因是,将目光转向材料所具备的潜力,通过不断改进加工技术,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体验价值。《日经设计》将目光投向了树脂、金属、纤维等8种材料和加工技术。材料和外观设计为产品带来了什么样的新体验,为何能够实现这一点呢?本专辑将从开发流程上探究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是上了釉的瓷器,还是汽车的外装表面?让人感觉到这种高质感并具有“温润”光泽的产品是虎牌魔法瓶的电饭煲“新鲜烹调JPB-A100”。在量贩店摆放的树脂外装电饭煲中,这款产品发出的光泽非常引人注目。
从外观来看,这款电饭煲的表面似乎是在树脂外装上进行了厚厚的白色涂装,但负责该产品外观设计的虎牌魔法瓶解决方案部商品策划组副主任渡边正弘表示,“表面保持了用模具射出成型后的状态。成型后没有进行任何表面处理。”尽管如此,也并非没有进行任何改进。其实,为了使其发出这种涂装风格的光泽,渡边称运用了在模具表面形成凹凸的“褶皱加工”技术。
丰富的光泽来自于波形纹
一般来说,使用褶皱加工技术的目的是使模具表面变得粗糙,从而使树脂成形面变得不光滑。这种技术的用途多种多样,比如形成像皮革一样的表面,或者为彰显出柔和的质感而进行哑光(Matte)处理。但是,此次渡边要求褶皱实现的却是完全相反的效果。对该电饭煲的模具进行褶皱加工的日本棚泽八光公司模具事业部大阪分公司营业科副科长北浦俊明表示,“以前从未听说过为强调表面光泽而使用褶皱的”,称当初受到对方委托时,曾难掩困惑之色。
但渡边却胜券在握,“涂装面一般很容易被认为是镜面。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连续排列着很多细小而平缓的波形纹。其实,就是这种波形纹演绎出了独特的光泽和光滑感。”据其介绍,对多种褶皱样品进行调查之后,渡边开始相信,使用褶皱的话,无需进行涂装便可实现与涂装面相同的效果。
微米攻防战
于是,渡边首先委托生产原型产品及试制样品的工厂,制造经过厚涂装处理的平面板。该工厂从平面板中切割出10厘米见方最容易看出涂装面细微变化的部分,将其作为样品提供给北浦。北浦根据样品,开发出了平面树脂成形模具样品。
工序如下图所示。与普通褶皱工序一样,首先是腐蚀模具,使其形成10微米左右的凹凸。但与往常不同的是后面的工艺。普通褶皱加工接下来是只进行化学研磨的后加工。而虎牌魔法瓶却共计进行了8道工序的研磨作业,一直研磨到凹凸变成一半,也就是5微米。
一般来说,肉眼能够识别的最小凹凸是20微米。苹果就将这一性质运用到了产品的外观设计中。该公司在MacBook上采用了一种指示灯,这种指示灯是在个人电脑等的机壳上打开直径20微米以下的微孔,然后在其背面装入照明灯。由此,便产生了乍看上去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突然发出光的魔法般的照明效果。5微米的凹凸是人类无法感知的范围。如果没有光反射,可能就无法识别凹凸。
用蚀刻技术刻出什么样的花纹,再用什么方法将其打磨到什么程度呢?“这些问题完全找不到答案”(北浦)。开发是在模索中进行的。虎牌魔法瓶用平面板试制出褶皱花纹,为了确认花纹在曲面上的效果,使用已停产产品的模具,反复进行了实验。
过于单调就会缺乏趣味
如果是iPhone 5c等小型商品,没有任何弯曲的光洁面会让人感觉非常漂亮。但是,“如果产品尺寸像电饭煲这样大,单调的镜面就会显得过于朴素。”而且,电饭煲大小的尺寸很难制作出没有缩痕的漂亮镜面。如果预先制作出波形纹,这种缩痕或变形就会变得不明显。
电饭煲在成形后没有进行任何加工的情况下实现了这种改进效果,对其作出巨大贡献的是该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加工技术。不仅仅是成本方面,因为没有进行任何涂装,部件的回收性很高,环境负荷也很低。
为了突出像涂装一样的光泽面,虎牌魔法瓶还改进了电饭煲的形状。总体采用具有圆弧的形状,并使与外壳上部的操作面板部分相连的边缘稍厚一些,从而成功达到了宛如瓷器一般的效果。
而且,虎牌魔法瓶还独自改进了外壳表面以外的部分,比如打开机身盖时可以看到的内锅周围的褶皱,就采用了为使大米难以粘附而经过改进的防污型褶皱。
电饭煲及吸尘器等白色家电以前所未有的高功能性为武器,走上了高级化路线。即便如此,在产品中使用高级材料也并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必须采用可通过发挥材料的特性来创造新价值的外观设计。估计其中还隐藏着很多无需花费成本即可实现高质感树脂等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