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机器换人”有何可怕?取代的是岗位而非人类

2017-10-24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时至今日,机器人愈来愈智能,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机
  时至今日,机器人愈来愈智能,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机器换人”并非新话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器人代替人工劳动力就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早期的机器人出现,更多的是为了帮助人类去完成一些需要足够力量进行的体力活,而如今的机器人已经可以胜任许多人类脑力活了,包括金融、写作、计算等领域。
“机器换人”有何可怕?取代的是岗位而非人类
  机器人带来的好处还有许多:应用在制造业,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节约了人工劳动力成本;应用在服务业,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机器人服务给人们全新感受,提升服务质量,加上机器人海量的数据存储与联网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更多的问题;应用在IT行业,机器人的数据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替人类节省大量时间精力。总之机器人的出现,无论是在工作效率、劳动成本以及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创新发展。
  曾有新闻报道,富士康部署了超过4万台机器人到生产线上,与之相对应的是,富士康昆山工厂裁员6万人。相关数据分析,一台工业机器人产品按十年使用寿命折旧(含维护费用)每年成本约5万元,而三个成熟的焊接技工每年的劳动成本达到7.2万元*3=21.6万元,加上一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效率甚至远超3个工人。因此,面对如此低成本却高效益的方式,“机器换人”也成为了工厂发展的必然。
  时至今日,机器人愈来愈智能,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忧自己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不过在笔者看来,“机器换人”这一概念不能简单的从字面去理解它,我们应该认识到它的本质,“机器换人”的规模再大,也只不过取代了人类原本的工作岗位,而不是取代了人类个体。
  事实证明,机器人取代人们工作岗位,遏制甚至淘汰一些旧产能、传统岗位的同时,也孕育了无数新的工种和发展机会。
  就我国而言,今年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300万,若是再加上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研发领域人才需求,数量会更庞大。
 “机器换人”替换的是落后的产能,取代的是低效率的劳动力岗位,提升的是生产效率,只有通过智能化转型,人们才能从传统的工作岗位中解脱出来,才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为高级的工作。
  当前,一些人打着“机器人威胁人类生存”的旗号,宣扬需要警惕机器人发展和加强监管,实质上只是担心自己的利益遭到损失。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技术变革对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促进作用,主动迎接机器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
(责任编辑:中国压铸网 )
下一篇:

长盈精密2024年年报,实现营收169.34亿元

上一篇:

OpenAI怎么用自我对局训练AI机器人变身摔角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