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金秋时节,收获的味道扑面而至。
8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达24%,并创下4年来新高。与此同时,对于四季度中国经济的担忧加剧,“滞涨”话题再度兴起。
其中,特别是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接连下调中国主权信用与知名龙头企业评级,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忧虑。
与2013年对比,今年8月工业企业利润高增长,是发生在去年同期基数抬升的背景下。这也说明,今年8月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确实惊人。
总体而言,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比7月加快7.5个百分点,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发出了什么信号?四季度中国经济会“滞涨”吗?多家机构研究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统计数据并不矛盾,看多氛围甚浓!
销量减速,成本降低,盈利加快
1-8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实现收入总额8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7%,较1-7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
无论是8月单月增速,还是1-8月累计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均呈现加速势头。
对于8月份工业利润高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8月份工业产品价格上升;二是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三是石油、钢铁等行业拉动,导致工业利润增速加快。
这一说法得到市场机构的认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婧指出,工业利润增长加快主要受产品价格回升影响,利润是企业销售、价格与成本的综合体现。8月份消费、投资、出口等主要指标均低于预期,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创年内新低,这导致了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放缓。
但是,在企业销量减速的情况下,企业盈利反而在加快。这一方面在于成本延续下降趋势,8月当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为85.44元,同比减少0.64元。更重要的是产品价格回升,8月PPI涨幅再次扩大至6.3%,其中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上涨明显。
这也改变了前3个月收入与成本增速持平的局面,8月份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比成本增速快0.2个百分点。
国企利润增长46.3%,是私企三倍!
1-8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840.7亿元,同比增长46.3%;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4.1亿元,增长4.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629.3亿元,增长23.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09.4亿元,增长18%;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332.1亿元,增长14%。
从这一数据对比发现,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大大超越其他类型企业,其中私营企业仅为14%。
原材料涨价是工业利润的主推手
今年以来PPI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连续3个月持稳在5.5%之后,8月PPI超预期回升至6.3%。这对8月工业利润增速形成强大支撑。
分行业来看,石油、钢铁等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加快,成为拉动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主要力量。
具体数据显示,8月份,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03.4%,增速比7月份加快8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31.1%,增速比7月份加快5.9个百分点。
业界认为,上游原材料多数属于垄断行业,而增长最迅猛的是采矿业。1-8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248.9亿元,同比增长5.9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6倍,一甩当年煤炭价格低落行情。
但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得这么猛,那些用原材料生产的企业可能要接受利润下滑了,因而导致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2741.3亿元,下降22.6%。
总体而言,1-8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仅8个行业减少: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9%,纺织业增长5.8%,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2.4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0.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5%,汽车制造业增长1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8%。
农副、家纺等行业涨价刚开始
目前PPI难以向中下游行业传导,因而今年以来CPI一直未见上涨。
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存在——面对PPI与CPI剪刀差,面对PPI上涨没有引发通胀,这中间的成本压力谁在承受?
今年以来,上游行业业绩普遍大反转,但在终端需求并未增加、CPI一直保持低位的情况下,目前中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值得人们关注?
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果PPI和CPI剪刀差四季度持续下去,明年是否会引发中下游企业倒闭潮?
有关机构认为,PPI难以向CPI传导,说明中下游行业产品过剩,竞争激烈缺少定价能力。谁也不敢以涨价来消化成本压力,防止影响市场占有率。
但是,这一现象并不能维持太长时间。在家纺行业,本轮涨价潮主要由于印染厂大量关闭,面料供应紧张而导致面料价格开始上涨。鉴于各种综合因素,经销商预期,家纺面料这轮涨价潮才刚刚开始。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自8月份以来,家纺用品的上游面料价格再现上涨,到现在平均涨幅达5%。此外,8月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并发出通胀上涨的信号。虽然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年内食品CPI涨幅均将处于低位,但是,不排除四季度出现农副产品涨价的情况。
中国经济产能过剩“改观”
2013-2015年,中国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其主要体现为钢铁、水泥、汽车等与房地产相关行业产能过剩加剧;也包括造船、电解铝、煤炭、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等重工业。
以钢铁行业为例,2012年——2014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利润率均在1%以下,远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2015年钢铁全行业更是全部亏损。
2015年,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通过加速去产能,用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顽疾。2016年,钢铁全行业实现扭亏,2017年钢铁全行业大幅盈利,使供需逐渐回归平衡。
钢铁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报,更是迎来了久违的全行业效益大增局面。从净利润总额来看,28家上市钢企归母净利总额215亿元,同比去年的37.14亿元增长幅度近5倍。
以钢铁业为例,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钢铁全行业盈利脱困,同时消除银行坏账风险,防范系统风险发生。从产业链而言,以此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复苏,企业杠杆也逐渐降低。
至今,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发生了改观。摩根大通新兴市场和亚太地区资产配置团队负责人AyazEbrahim表示,产能过剩方面,中国政府在煤炭和钢铁行业展开去产能,这是近20年来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转变。
数据并不矛盾,看多氛围甚浓!
有关券商指出,8月份企业营收下降与利润反而加快增长,这两组统计数据不矛盾。
9月14日发布的8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总额、房地产投资等数据,体现的是需求不及预期,或者可以理解为企业的营业收入下降(产能减少);27日发布的工业利润大幅增长,可以理解为在营收增速下降的情况下,由于成本降低或者说产品价格提升,导致企业净利润增速提升。
关键问题在于,这种企业营收增速降低,利润增速却逆势加快的态势能否在四季度持续呢?
一位券商分析师说,短时间可以持续,长时间难以为继。首先数据利好市场,尤其是周期板块;而且在19大召开前,预计10月份的数据也不会差。但是,后续能否改变市场对于经济需求不足的预期,还需要接下来几个月的数据验证。
中银国际宏观固收研究团队指出,8月工业企业利润改善显著,一方面得益于供给侧改革,部分落后产能被淘汰;另一方面,受供给方面影响,工业品价格上涨,且位于高位。此外,9月、10月为生产旺季,工业企业经营有望继续改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PPI同比涨幅在连续三个月平稳运行之后反弹回升至6.3%,主要是近期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类产品价格大幅上升所致。近期钢材价格大幅上涨,也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基建和部分制造业复苏拉动需求;另一方面,去产能和环保限产带来供给收缩,不排除大量资金流入初级产品市场。
招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27日发布报告称,当前市场开始再度争论工业盈利改善的可持续性。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分配格局正在转向有利于企业的方向,而需求结构正从投资为主转向消费与净出口为主,且外需回升与消费升级具有中长期逻辑。综合作用之下,工业盈利改善逐渐脱离经济周期波动,工业企业利润中长期有望进入中高速增长的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