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包括中国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处研究员刘进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韩建达、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李贻斌等诸多顶尖专家齐聚山西太原,出席“机器人大讲堂三晋行”活动。
不过,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中国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处研究员刘进长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多数地区达不到“工业4.0”。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希望借此赶超“工业4.0”。
刘进长说,目前,工业机器人三大基础部件——减速器、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器都需要进口。这导致国产机器人成本压力很大,还不具备相当竞争优势。不过,经过多年发展,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在一些领域已取得突破。
众所周知,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此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中国制造业面临诸多难题。
对此,刘进长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增长,廉价劳动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目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未来,在建筑、医疗、服务等领域,机器人将扮演重要角色,这一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对此,北京中关村融智特种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陈晓东表示,作为资源型省份,山西在制造业、建筑业、农业等方面对机器人需求空间巨大。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内陆省份只有高度重视、及时布局,才能在未来产业博弈中占得一席之地。
近年来,百度、乐视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军智能制造领域。对此,刘进长表示,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方面独具优势,机器人领域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着互联网巨头涌入其中。未来,机器人制造和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的结合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