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问题也不断暴露。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工信部负责人坦言:“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站上“风口”:机器人产业进入快车道
辛国斌表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高技术含量机器人已经推向市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已经实现了批量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一些机器人的专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务机器人在医疗手术、康复、餐饮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等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企业逐渐成长起来,一些企业则在细分领域内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机器人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会长戴柳说,上海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重镇,不但集聚了300多家机器人企业,还建立了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如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长江领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等。未来的目标是在上海建设机器人的技术研发中心、高端制造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
重复建设苗头显现 低端机器人产能“超编”
辛国斌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表示,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工信部的高度重视。他还表示,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大多是一些中低端产品,“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
“有一些所谓的智能机器人企业,其实打着机器人名义下的‘铆焊厂’。”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一名企业高管告诉记者,他看过一些机器人的企业,缺技术、缺人才,核心器件的电子元件是买来的,企业做的只是把一些机械组件安装起来。
抢风口更要攻“关口”
如何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辛国斌在记者会上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同时开展机器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和人才培育。而防止无序扩张、规范行业发展,则将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