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已受到工资提升和全球增速放缓的冲击,国内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在困境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的措施,壮大实体经济基础;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会议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促进制造业升级等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引导企业适应和引领市场,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现在,中国制造业者正试图谋求技术运用来提升竞争力。根据花旗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全球超过20%的工业机器人集中在中国,并且增速超过世界任何其他地区。
推进劳动力自动化,是中国方面的经济规划的关键信条。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对那些依赖工厂雇工维持生计的人造成毁灭性打击。
花旗调查中,64%的受访人相信自动化带来的主要挑战就是劳动力就业和财富分配。在中国,岗位被自动化替代的风险高达77%。而在泰国、印度和英国,这一风险分别为72%,69%和35%。
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认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与此前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度较高。以"互联网+"为核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未来10年,预计仅工业互联网就将带来6万多亿元的GDP增量。
在政策支持和巨大市场规模预期下,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制造2025"投资主题,并特别提及要关注中国版工业4.0相关的自动化、智能化等板块。安信证券认为,工业4.0不仅深刻的改变了制造业,而且还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及估值体系的改变,对于传统的硬件企业,如果能在软件方面有突破,能力会有巨大提升,建议围绕工业4.0所包含的四条主线,即智能制造、工业通信互联、工业大数据、智能物流等来深挖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