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2015有色金属资金加速撤离 大宗商品牛市终结?

2015-07-30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7月27日,沪市暴跌8.48%,超过1700只个股跌停,创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日,受A股暴跌影

         7月27日,沪市暴跌8.48%,超过1700只个股跌停,创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当日,受A股暴跌影响,基本金属价格全部下跌。其中,沪铜1510合约跌破前低,最低下探至37800元/吨,再创2009年以来新低。28日,沪铜、沪锌、沪镍主力合约继续下跌,空头氛围活跃。


一周前就响起的红色警报

         此次沪市暴跌,此前毫无利空征兆。但是,若以“事后诸葛亮”角度观察,7月20日(上周一)的黄金价格“闪崩”,早在一周前就拉响了红色警报。7月20日,黄金在周一出现“闪崩”,1分钟内价格重挫48美元一度触及1080美元/盎司,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交易系统甚至历史性地被迫两次“熔断”。当天国际黄金价格下跌3.12%,白银下跌1.26%。


         受金价暴跌影响,上周基本金属价格全线下跌。其中,伦铅跌幅最大,达6.8%,沪铅因国内现货市场供应偏紧,跌幅仅1.3%。铜价受需求疲弱和下半年精炼铜产能释放忧虑,在投机空头增仓挤压中暴跌3.9%。锌价下跌5.1%,尽管国内冶炼厂惜售锌锭,但现货保值盘和进口锌的流出令价格承压明显。铝价一度受国内铝厂减产传言提振,中间商逢低积极接货令跌速相对缓和,跌3.2%。镍价因国储收镍传闻刺激跌幅受限,仅下跌1.8%。锡市在空头平仓后交投清淡,一周跌2.4%。美联储公布的FOMC会议资料显示,预计将在年底前单次加息25个基点。在加息预期强烈和主动卖盘压制的背景下,金银继续下跌。


         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之际,资金正加速撤离大宗商品市场。根据EPFRGlobal的数据,2015年第二季度,投资者们从大宗商品基金中撤资额达到11亿美元左右。


下半年价格难有起色

         近两周,有色金属下游需求疲弱、海外投资者忧虑中国需求、美联储的“乌龙”公告使加息预期升温、美元继续走强、油价暴跌拖累商品重心等负面因素叠加,让本就处于淡季的市场感到了深深的寒意。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称,预计在市场供过于求、经济下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和美元持续走强的交叉影响下,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的颓势仍将持续,真正的复苏可能要到2016年。报告预计,受新增产能和中国需求放缓影响,2015年金属价格跌幅为17%。其中,预计锡价将下挫30%,铝、铅、锌、铜等价格都将持续下行,而这一判断主要缘于当前的库存、产能过剩。受投资需求放缓和美元走势影响,供应过剩的铂金价格将跌25%,银价预计下跌22%,金价将下挫12%。


          世界银行对于下半年的价格预测并非危言耸听,上半年的数据也可以验证预测。根据上半年统计数据看,有色金属价格普遍表现不佳。今年上半年,LME铜、铝、铅、锌、镍、锡价格同比分别下滑19.64%、12.21%、0.48%、12.18%、37.72%和37.05%。受美元加息预期掣肘,贵金属上半年价格也表现疲软,COMEX金、银和LME铂、钯价格同比分别下滑12.74%、28.31%、27.08%和20.13%。


如何在转型中抢占机会

          2015年,究竟大宗商品是繁荣周期趋于结束的一年?还是去库存化阵痛的又一年?完全取决于下游需求。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抓住原材料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 加大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在前期密集批复投资项目的基础上,今年5月份又分3批批复了11个基建项目,总计投资规模达到4670亿元。迄今为止,全国所批复项目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再如,电网升级改造、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棚户区改造等投资正在有条不紊地执行。就目前来说,中国对于有色金属的消费“胃口“仍然很大。


         我国正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工业4.0”和物联网等概念不仅在重新构建全球重大颠覆性,中国有色金属下游消费必将得到重新构建。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在增加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也可以改善有色金属供求关系,加大富余产能输出,同时利用当前大宗商品走低、矿产业低迷的时机,加大在全球范围的资源布局。产业转型的机会,莫过于此。


(责任编辑:曹芳 )
下一篇:

“双铝”价差扩大,铝合金锭利润空间大幅下降

上一篇:

二连口岸上半年进口锌精矿产业稳步增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