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9128667687

黄金又暴跌 为何“大妈”总受伤?

2015-07-21来源:压铸网
核心摘要: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金融观察 z假如现在买入黄金,就好比是接住一把正在坠落的尖刀。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金融观察

z假如现在买入黄金,就好比是接住一把正在坠落的尖刀。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来分析,金价都依然在漫漫熊市之中。

据媒体报道,近期因中国股市跌宕起伏,投资A股亏损令“中国大妈”颇为“受伤”,故而撤出股市转战黄金市场,致使金饰品商店的销售额急剧上升,其中100克、200克的金条尤为抢手,有的大妈买入5公斤黄金(价值达100多万元),还有一口气购买20公斤黄金的。

“中国大妈”认为,如今正值金价低位,投资金条既能传给下一代,更可作为应急避险的工具,还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相较一纸变化万千的股票,至少黄金是握在手中的实物,压在自家箱底心里踏实。

事实上,“中国大妈”抢购黄金并非第一次。回顾两年多前的2013年4月,她们所谓“与国际金融大鳄角力”,疯狂哄抢黄金一战成名,导致国际金价创下2013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但显然无济于事,此后,黄金在2013年4月12日和4月15日经历震撼暴跌,从每盎司1550美元(约合人民币307元/克)下探到1321美元每盎司(约合人民币261元/克),“中国大妈”纷纷被套牢引起恐慌。

然而,两年多前的那一幕似乎又要上演了。

上周五(7月17日),因美国通胀率数据向好,美元因此顺势而上,使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整体走软,国际现货黄金价格一度跌破1130美元,刷新了 2010年以来的低位至每盎司1129.80美元,曾一度跌至1129.60美元一盎司。而金价每盎司1140美元,是所谓的重要技术线型“多空”分水岭,每盎司1130美元更是黄金市场上一个所谓支撑金价的重要的心理价位。

其实,自从废除金本位、特别在1971年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就失去其货币属性,渐渐地变为一种贵金属了。但由于人类对黄金的特殊情结,因而被华尔街用来成为最佳的金融炒作工具,更由于黄金本身并不能带来回报,而且储存黄金还需支付保管费、交易费等,便只能依靠买卖的差价来牟利,也就是说,黄金根本就不是投资品。

因为黄金本身并不能带来回报,一旦下跌,就很有可能跌回上一轮牛市的最高点——850美元每盎司。假如现在买入黄金,就好比是接住一把正在坠落的尖刀。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来分析,金价都依然在漫漫熊市之中。

至于“中国大妈”在金饰店抢购的金条,就更不能算做投资品了,只能将其归划为奢侈品,是无法作为抵御通胀的产品的。如果真的对黄金情有独钟,从长线来看,也只能当金价在合理的价位之下时,买入金条(既不是纸黄金,更不能是金饰品)才有可能。

而40多年来,脱离了金本位之后的黄金,因不符合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全球官方总黄金储量正逐渐削减。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周五,中国央行6年来首次披露黄金储备。截至6月末,中国黄金储备增至5331万盎司(1658吨),相比2009年4月底的数据3389万盎司(1054.6吨),大幅增加了57%,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黄金储备持有国。

几千年来,人类对黄金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黄金情结,央行储备一定数量黄金,实际上是让货币持有人吃一颗“定心丸”,以黄金这“压箱底”的资产作为信用担保,以备不时之需。

可对普通民众来说,“大妈们”所购买的大多是金饰品,比国际金价高出至少20%。也就是说,目前大妈们抢的金饰品,至少等到金价涨回每盎司1360美元以上,才有可能解套。即便国际金价涨回“大妈们”当初抢购的价位,请她们去金饰店询问一下,能否按抢购价将金饰品再卖回去,就知道了。

黄金并非投资品,更不可能抵御通胀(事实上,1971年至今任何一个连续的二十年,黄金都不存在抵御通胀的纪录),买一些来当是压箱底,图个心理平安也就罢了吧。

(责任编辑:曹芳 )
下一篇:

长盈精密2024年年报,实现营收169.34亿元

上一篇:

航天科工研制的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打破国外垄断 打破“受制于人”的局面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114@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